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东莞新型城镇化五问

2014-11-19 14:1113390南方日报
11月18日,《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首次公开露面。《意见稿》阐述了东莞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发展定位、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具体发展路径。牵头起草《意见稿》的东莞市委政研室就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目标为什么是“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是东莞的新定位和新目标,是未来一段时间东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统领。

“国际制造名城”既与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东莞城市定位相衔接,又与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世界级城市建设相衔接,同时赋予了品牌、技术、质量新的内涵。这一定位是对过去国际制造业名城定位的提升。因为如果仅强调制造业发展,与当前和未来的产业结构不适应;但制造作为东莞最有竞争力的、带有城市品牌意义的和实体经济基础地位的特色,强调制造是符合东莞实际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

“现代生态都市”中的“现代”既传承过去,又着眼未来,有利于吸引优质要素资源。“生态”是东莞在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中的特色所在,生态化、服务化发展是东莞制造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宜居的发展要求。“都市”能将都市型的产业结构、城市形态与公共服务强调出来,符合未来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生态都市”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低碳绿色、环境保护,而且包涵政治、文化、人文素质等社会生态。如“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增强城市国际化竞争力”、“打造旅游文化城市”、“提高城市市民文明素质修养”等生态内容也包含在内。

这一定位延续了国家制造业名城的定位提法,突出生态文明在未来城市发展引领作用,强化自然山水资源特色,贯彻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

提出这一定位,是东莞顺应发展规律和世界潮流、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加快推动实现高水平崛起做出的重要抉择。东莞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遵循生态文明的规律,把生态融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把生态作为东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品牌。同时,要顺应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需要,构建东莞的城市功能特色,推动东莞从广深港的重要产业配套区向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都市区转变。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城市生态特色,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彰显城市精神,提升治安、教育、医疗、交通发展水平,使我们的城市在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的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来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和人才。同时,通过确立建设国家生态都会城市这一新目标,使城市的制度建设、产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等更加聚焦,加快提升城市品质。

“一中心四组团”怎么建?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城市发展经历了从“有建设、无规划”到“分散规划、分散建设”再到“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的过程,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一体化、再向城市现代化迈进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的格局。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处处是城市、处处非中心”,城镇建设同质现象突出,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东莞提出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架构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域、各镇街的资源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强化“经济区”理念,弱化“行政区”意识,以经济区统筹打破行政区藩篱,以经济区统筹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构建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整体功能。

近年来,按照大组团的发展思路,东莞积极推进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建设。这一工作,不仅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在实践中已开始取得成效。去年,东莞结合实际,提出了构筑“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格局的设想。今年,东莞对构筑“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格局进行了专题论证。来自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各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格局符合东莞实际,应加大力度加以推进。

目前,各组团大框架已经明确。其中,中心组团定位为高品质城市中心,建设全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西北组团定位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西南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建设临海发展的新区域、珠江口国际湾区的重要支点。东北组团定位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东南组团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将创新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从以镇街为主导编制规划转变为以市为主导,逐步上收镇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权。东莞此项改革是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谋划东莞的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布局优化,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东莞将编制土地统筹整合规划,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划界线,集中财力采取政府收购、成片改造等方式统筹成片建设用地。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大力开展空间腾挪,整合连片土地打造大型重点项目承接平台。

此外,东莞将探索土地资源统筹开发与利益平衡机制,推进规划发展权和开发建设权分离。即市统一掌控规划发展权,镇街主导开发建设权,实行土地规划发展权和开发建设权分离。在这一开发模式上,引导镇村共同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实现土地开发收益权三级共享,逐步形成集约建设、统筹发展格局。

如何实现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是其价值追求,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城市化道路的关键所在。人口市民化是东莞推进新型城镇化最艰巨的任务。

目前,东莞城镇化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口进城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超出了城市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东莞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口市民化的质量和水平。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新型城镇化 江苏步伐在加快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江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将此作为江苏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过程。

0评论2015-01-081160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

东莞镇港书记畅谈新型城镇化
虎门、长安、厚街……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些东莞强镇都被划入“一中心四组团”的西南组团中。该组团定位为滨海新城,重点发挥沿海优势,对接深圳前海、西部空港与广州南沙地区,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发展轴,成为东莞临海发展的新区域、珠江口湾区的重要支点。

0评论2015-01-0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