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特色城镇化的梅河口模式

2014-06-24 13:4513490吉林日报
大型立体花坛现身梅城街头,图为商业街立体花坛——中国梦。

六月梅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走进辉发河两岸,只见杨柳婆娑,青翠欲滴;景观步道,曲径通幽;楼台亭榭,新美如画……

“梅河口的车道真宽阔!梅河口的大桥真雄伟!梅河口的楼盘真漂亮!”这是许多外地的朋友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

在特色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梅河口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城市功能、健全的市场体系,以扩权强县为契机,以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刀阔斧进行老城改造,把握后发优势,越前规划,建设一流新城,打造了特色城镇化的梅河口模式。

战略定位——

突出后发优势,步步为营发展


梅河口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梅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重点突出了城市的五大职能:即长白山区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门户职能、东北地区专业市场及物流中心职能、吉林省中南部区域性服务中心职能、吉林省中南部健康产业基地职能、市域公共行政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职能。把城市定性为沈阳、长吉都市圈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南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白山门户地区健康产业基地。在空间结构上,规划中心城区强化“一河两岸”,构建新、老城良性关系。在继续推进老城改造与新城开发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南山生态新城,工业新城,工业物流港,形成一主三辅的发展战略布局。

实施老城改造——

加大投入力度,大刀阔斧建设


以老城改造为突破口,先后投入资金11.7亿元,拓宽道路,对所有老旧小区全部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及排水、供水管网改造、“暖房子”改造。在老城改造规划上,全面优化老城功能布局,统一城市建筑风格和总体色调,方方面面体现精品意识。改造首先从老城核心区入手,将这一区域的道路、老旧楼房、临街建筑立面进行全面改造,使老城的主要功能区和城市面貌整体提升。而后,对老城外围和铁北区域的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对铁北区域老旧楼房进行“暖房子”改造,对城区龙须沟进行清理整治,对辉发河两侧景观及新建高层建筑进行高标准亮化绿化。如今,这座老城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新城建设——

战略东进,打造“一心四轴”的空间架构


大力实施城市东进战略,推进城市重心转移,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了“一心四轴”的空间结构。一心,为政务文化中心;四轴,门户公共服务轴:以兼具城市窗口功能的建国路为城市公共服务轴;综合商业服务轴,依托松江路对新老城中心的便捷联系,规划松江路综合商业服务轴;现代风貌景观轴,以人民大街为依托,重点引导沿街项目建设风貌,凸显现代建筑风格,并结合绿地水系打造现代风貌景观轴;水景旅游发展轴,依托自然水系、滨水绿化与两岸开放空间环境,将远景五奎山景观与新区自然开敞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是新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功能的重要控制性轴线。根据新城规划,该市先后投资30亿元,实施了城市供水、新区路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热源扩建、燃气管网、绿化美化亮化、辉发河景观带等八大项重点工程。建设了政务中心、文体中心、欧亚购物中心、妇幼保健院等一大批配套服务设施,极大地带动了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经典、御龙湾、天成国际、水郡华庭、众诚万家、江南明珠、城市花园等一大批高标准房地产开发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总开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大到30.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30万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拔地而起。

开发工业新城——

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六大产业集群


2013年,该市启动了21平方公里开发区工业新城建设,搭建了中科院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两个平台。引进了国内医药行业前10名的北京四环制药、西安步长制药、国药集团等大型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果仁食品、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商贸物流等5个产业区。有世界最大的树生果仁生产加工集散地、亚洲最大的玉米转化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地、全国最大的鹅鸭肝生产地、全国最大的油田抽油泵管生产地、吉林省东南部绿优米生产加工集散地。通过几年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布局形成了能源、医药、食品、商贸物流、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三强两优一大”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90亿元,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达33.8亿元,增长28%,在全省42个县(市)中排名第一,纳入超亿元的企业达5户。

建设物流港——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梅河口很早就是我省东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方圆200公里内毗邻着吉辽两省7个地级市和10个县,以梅城为中心构成了极佳的经济圈。正是在这个区位优势下,该市实施建设工业陆港规划,项目总投资17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通过工业陆港把大连、丹东港口前移,使该市成为临港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

近年来,该市围绕物流港项目,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吉林—草市、营城子—松江河、营城子—梅河口、通化—梅河口等过境高速公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区位优势。在市区路网建设上,完善了跨河交通,形成“六纵、九横、一环”的路网结构,打造便捷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几年来,围绕商贸物流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9.5亿元,全市重点商贸场所总营业面积达70万平方米,拥有专业批发市场8个、汽车和二手车市场8个、规模以上商业网点18个、大型连锁企业2户、商业街7条、农贸和副食品市场7个、露天农贸市场5个。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

突出风貌特色——

着眼“四城”联创,建设大美梅城


城市之美,美在水系,美在生态。在生态建设方面,该市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和《辉发河东新区水系规划》。以“一带、三区、多园、环网”为结构布局。以辉发河为轴线打造贯穿城市南北的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长廊;以五奎山风景区、西山和东山郊野公园为依托;以3处市级大型公园和4处区级小型公园为基础;结合街头绿地构建生态水系,形成“绿地成网,水系成环”的综合绿地水网系统。围绕生态建设,先后实施辉发河景观带四期、长白山植物园、人民公园、城市绿地等一系列建设工程,随着森林的恢复、绿地的增加和市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启动实施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城、园林城”四城联创工作。

树立城镇化理念——

打造与中等城市相配套的城市综合体


强化平安梅河口建设,投资5350万元,新建街区、社区和校园警务室25个,实现街区24小时无缝对接巡逻,做到了城区群众报警3分钟见警;强化和谐梅河口建设,投资5720万元,新建和改造1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社区500平方米标准。目前,该市的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日常居住、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投资创业等功能更加完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9%;污水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燃气普及率达63%,绿化覆盖率达30.4%,人均住房面积达30.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平方米,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河南:8项措施优化城乡人口推进城镇化
河南省日前出台争取2020年前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8项措施,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0评论2015-01-121201

李鸿忠听取《湖北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9日上午,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传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的意见措施;听取《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

0评论2015-01-121174

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徐州路径
徐州市遵循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以人为本践行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规划市域全覆盖,新型城镇体系协同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的特色显现。2007-2013年,徐州市人口城镇化率由45.8%提高到58.1%, 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7百分点年均增长2.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3928元提高到51714 元,年均增长2964元,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9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534提高到12052元,年均增长13.85%,2013

0评论2015-01-091242

吉林特色新型城镇化甩开大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实施长吉图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立足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实际,突出农业现代化和禀赋传承,强化生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支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探索城镇化改革,趟出了一条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

0评论2015-01-091184

青岛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记者1月8日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1部委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2个省、62个城市(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山东省内青岛市、威海市、德州市、郓城县入围。

0评论2015-01-091200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提出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0评论2015-01-093054

新型城镇化 江苏步伐在加快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江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并将此作为江苏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必然过程。

0评论2015-01-081160

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
1月5日丹东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为基础,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抓好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局面。

0评论2015-01-081140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谈旅游业在新常态下要有所作为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布署名文章《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文章指出,旅游顺应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可以实现物质的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我们把旅游作为江西现代服务业中最有条件率先崛起的产业,把发展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使建设旅游强省成为“中国梦”江西篇章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15-01-081115

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

0评论2015-01-08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