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政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研究 » 政策宣贯 » 正文

两化融合促进消费品工业竞争力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18  来源:浙江省经信委  浏览次数:643
核心提示:我国消费品工业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日益紧密,加快了消费品工业的产品升级。目前,不少企业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生产实践,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
我国消费品工业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日益紧密,加快了消费品工业的产品升级。目前,不少企业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生产实践,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环境。

实际上,我国轻工行业信息化建设开始于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的发展,逐步受到了广大轻工企业的普遍重视,大量轻工企业设立了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备了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构建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应用系统,在家电、造纸、制革、日化、陶瓷、包装等重点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在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涌现了一系列大型行业服务网站,为行业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的专一化信息服务。同时,我国食品行业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近几年正在逐步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诚信和质量管理体系。一些进展比较快的食品企业,已经建成了原料、生产制造、销售一体化信息化系统。

目前,我国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环境,步伐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和较大成效。

第一、有效供给增加,保障了民生需求。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在增加供给,保障民生需求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传统消费品制造企业通过两化融合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产规模升级,扩大了市场供给。如南京海尔曼斯集团投资7000余万元,淘汰落后装备,购置了150台德国Stoll电脑横机,并配套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使得企业用工减少到原先的六分之一,在确保成品率提高的前提下,年产量达到原先的3倍多。

第二、企业竞争力提升,增加了国际市场份额。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为: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进和新型信息控制装置的使用,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了管理成本、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扩大了消费品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如珠江啤酒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相关管理措施,吨酒综合能耗从2000年的83.46千克/吨降低到2009年的41.20千克/吨,降低了50.6%;南京医药集团与三宝科技建设的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平台,使得药品物流成本降低了5%。同时,各类门户网站的建设,增加了宣传途径,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以食品行业为例,目前,为食品行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网站有数千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用于宣传企业形象、推出企业产品、开展商务活动等,增强了国内食品企业的品牌优势。

随着国内消费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各行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也逐步增加,“十一五”期间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各行业的出口额年均增长值分别为12.9%、12.5%、22.9%和23.5%。

第三、质量安全改善,扩大了消费需求。通过各种控制技术、传感设备及通讯系统的应用,消费品企业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了产品的可追溯性,质量安全得到改善。就轻工行业而言,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和运行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随着消费品质量安全的逐步改善,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经历了2011年4月以来连续8个月下降之后首次于2011年12月份出现回升,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第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了产业结构。两化融合在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开始显现。如山东淄博,信息化对消费品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对行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超过了50%。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 政策研究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政策研究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