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是宁镇扬板块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句容发展旅游业创造了难得的条件。2012年,句容接待国内外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实现了由服务业主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转变。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将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时代的资源,创造“后工业化”的产品,走“后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以“短时间、近距离、深体验”为重点,全力打造“一城、两山、三湖、十园、百家乐、千里行”旅游大格局,在拉动城镇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环南京休闲度假带,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和全国一流的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向着“全国旅游十强县”阔步迈进。
“一城”
以城为核建“景城”
句容城市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将坚持大旅游的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抓旅游,把城市本身作为最大的旅游载体,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开发建设,对句容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各类旅游专项规划进行整合,真正把整个句容市域当成一个旅游整体产品来打造,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推进城区进行旅游化改造,打造景城。在“景城”概念的引领下,倡导城市景区化,避免景区城市化。一是丰富城市文化气息。重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在建筑、街景、道路、空间、绿化、水系等方面,保持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质、地方建筑风貌和自然生态原貌。二是提升城市休闲品质。积极打造城市中央休闲区,在房家坝、碧桂园等重点休闲区块的建设上,突出以人的尺度来衡量建筑体量,以小、精、巧来增加亲和力。大力构建城市休闲体系,用抓旅游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文化和差异性;用抓饭店的理念抓服务,突出精品化和细致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闲,突出舒适性和体验性,包括夜景的建设、营造以及餐饮、娱乐、文化、购物等等,构建完整的城市休闲体系。三是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在全市大力弘扬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市民热情好客的美德,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不断完善旅游软环境;完善旅游数字化、旅游标准化、旅游诚信经营、旅游执法监督和旅游安全保障等五大体系,突出抓好城市现代旅游功能提升,建设好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中心,为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及时、安全、舒适的旅游服务;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监督网络,提高投诉处理质量,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对农村开展农业公园改造,打造泛旅游景区。如果说景区产品是国家队、主力队,泛景区化就是把句容当成一个旅游整体产品,元素、网络就是乡村休闲产品。我们将加深对乡村产品转型的研究,高标准制定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农村全域逐步推开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一是研究茅山周边布局乡村休闲产品。逐步把普通的乡村休闲产品做成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将普通乡村休闲的世俗化产品向全系列产品过渡,从中分离出一批高端市场。特别是走出“高城市化=高端”的认识误区,避免在小城市简单复制,要结合茅山等开发有特色的庄园级度假产品。二是研究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积极迎合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结合村庄环境整治,从农户、村落改造入手,把村落改造成主题庄园,把自然村、行政村转化成国家级的度假村,持续做活旅游市场。三是研究旅游线路的整合优化。按照“不同人群圈子打造不同产品”的原则,围绕茅山风景区和周边的乡村旅游项目,做好客源“分流”和“引流”的文章,形成乡村旅游与景区的互动关系。
“两山”
以山为翼强引领
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茅山、宝华山两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景城”两翼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茅山道宫、九龙山(600555,股吧)栈道、宝华山佛教展示中心等“十大旅游景观”,茅山湖、悦榕庄、汇金四季等“十大酒店”,深度开发精品旅游产品。
旅游策划体现深度。策划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高度。我们将深度研究挖掘资源特色,在把有特色、代表性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惟一性,体现差异性,以创造未来遗产的理念,通过挖掘、移植、深层体验、跨界等旅游设计创新,着力打造具有远程号召力的产品。深度研究旅游一般规律,在项目规划设计上体现“四个优化组合”,即产品优化组合,旅游产品布局进行差异化组合,避免全程同质化;空间优化组合,离开干线公路到支线公路就算进入景区,就开始规划游客的活动,争取达到每5分钟有一个兴奋点,每15分钟有一个高潮;市场优化组合,避免“周边市场、大众市场决定认识”的误区,在保持周边市场、大众市场“温热”的同时,重点研究和拉动中远程市场、中高端市场;时间优化组合,遵循“来得快,走得慢”的原则,拿着“秒表”设计旅游线路,把旅游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突破旅游时间临界线,推动旅游收入上台阶。深度研究游客消费心理,不是我有什么就给人家什么,而是人家需求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紧紧盯住客源市场,并通过资源开发主动引导市场。
产品开发体现精度。游客需要新鲜的景点、新鲜的项目。但是新景点建设不能贪多求全,不能遍地开花,否则就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对此,我们将积极慎重地做好重点景点建设,争取每建成一个新景点,都能形成一个新亮点。在开发中坚持用心、精心,力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千百万人的品头论足。精品不在大小,关键是要精心打磨每一处细节,力求精致、精巧、精美,可看、好看、耐看,如同写字作画一样落笔慎重,讲究意在笔先,体现出一种原生态、纯自然的状态。坚持少开发、多利用,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争取做到古人把精品留给我们当文物,我们把精品留给后人当文物。
酒店建设体现密度。服务设施也是旅游吸引物。我们将以“两山”为核心,在推进十大酒店项目建设中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组团式发展,形成相应的建筑聚合,构成旅游生活氛围;坚持全景观,学习借鉴世界各地好的度假酒店建设模式,采用弧形或阶梯式建筑体现全景观效果;坚持文化特色,依托茅山在文化上的独特优势,融合道文化元素,彰显独有的文化特色。同时,利用茅山现有的温泉资源、山水资源,高水平开发茅山湖,设计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品酒店,达到可以存世、可以传承、可以永续的水准,成为吸引高端人群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湖”
以水为媒造新景
瞄准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建设标准,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滨湖开发模式,通过吸引中心、利润中心、文化中心“A+B+C”的开发模式,推动“三湖”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赤山湖融合珍稀的大湿地景观、优质的温泉资源以及独特的赤山风貌,修编完善总体规划,完善各个区域的详规和节点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南京周边最大的湿地这一稀缺资源,加快湖心岛的景观建设,重点提升入口处的景观效果,实施赤山游步道建设和节点景观改造,精心组织湖滨带的景观建设,体现休闲和生态功能;加快通湖大道、环湖大道和机场路连接赤山道路建设,启动各功能区路网建设,使山与湖有机连接,优化景区的旅游线路设计和功能服务。茅山湖、二圣湖进一步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滨湖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圣湖大道为轴线,高标准打造北部城市配套功能区;以二圣湖为核心资源,重点建设中部滨水休闲度假区;以新二茅路为纽带,大力发展南部乡村旅游集聚区;积极推进欧洲文化影视城、台湾风情度假村、水南半岛主题娱乐公园、二圣环湖路、绿道二期等项目,同步完善各类旅游接待设施。
“十园”
以园为点扮乡村
为把句容的美丽乡村点缀得更丰富、更精致,达到移步换景、处处见景的效果,我们确定了岩藤农业园、花博园、农博园、万亩桃花基地、茶博园、天下玫瑰园、丁庄葡萄大观园、木易园、千亩樱花园、油菜花基地等十个农业观光旅游景点。通过建设这些农业观光园,有效拉长游客逗留时间和全年旅游时间。一是注重景观设计。做到春天赏花,夏天观树,秋天赏叶,冬天品雪,形成四季皆可观的概念。二是注重环境配套。坚持“原生态”不搞“原状态”,在基础设施上作必要的改造和建设,并注重旅游设施的配套,在干线公路上体现通达性、在步行道上体现自然性,在旅游酒店上突出外部设计田园化、内部设施现代化。三是注重游客参与。把农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的放松娱乐相结合,构造“有景皆参与、无处不体验”的新概念景区模式。
“百家乐”
以旅兴农促体验
农家体验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农家乐”作为载体进入门槛很低,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但是门槛低服务标准不能低。对此,我们将在农家乐、经济型客栈和乡村酒店建设中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打造100家左右的精品“农家乐”,并实施分类化标准:初级服务体现卫生,高级服务则创造具有农村文化特色的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顺应交通不断便利、游客体验升级的趋势,推进传统农家乐向主题村、专业村转变,通过茅山五行村、养生村等新理念的实践,把农家乐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千里行”
绿道为线串“项链”
如果说乡村旅游是一个个“珍珠”,那么,绿道建设就是“金线”,把珍珠串成“项链”。我们将加快建设500多公里旅游线路及“绿道”系统,把南部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充分整合,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带。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对“绿道”系统规划进行修编完善。更加强调连接性,尊重自然山水本色,充分利用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结合生态廊道、生态隔离带、环城绿带和农田林网等构建绿道,通过“串点、形环、成网”的规划方法将南部的公园、果园、农庄、村庄、风景区、历史古迹等有效连接起来;更加强调功能性,在设计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凸显人性化设计,完善各项配套功能;更加强调变化性,景观实施分段、分类、分级设计,避免沿线景观雷同,做到村村有特色,“四季有四相”,把资源优势化为优势资源,打造出有自己个性的绿道,使广大游客季季有景看。二是突出因地制宜。从各地的生态条件出发,建设有句容特色的“乡村旅游型”、“风土人情型”、“休闲体验型”绿道,有意识地在沿线和关键节点,穿插一些别具风味、反映乡村特色的景观,使绿道沿线的景观既引人入胜又不单一。三是加强运营管理。学习借鉴广东等地先进经验,探索政府专职部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激发绿道的经济效益,让绿道修到哪,哪里就变成了旅游区,让“绿道变成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