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在接受采访时重点介绍了中国电信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他认为根本上讲,智慧城市是对原有数字城市的信息化方面提升,其中主要包括多个层面:首先是智能的引入,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广泛,比如RFID等传感器的引入;其次是对于收集到数据的后期分析和处理,包括目前已有的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最后是平台化的整合更加完善,以往的智能城市都是停留在比较窄的领域,比如医疗和金融,而智慧城市更强调平台化和服务化。
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靳东滨表示主要是在移动网络与传统网络相结合方面,如何让服务能更好更平滑的使用,是最应该思考和付出精力去研究的。另外,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互通也是智慧城市在信息分享上的一大障碍,多方未来应该会在协议统一上多做一些工作。
以下是此次访谈的文字实录:
记者:首先欢迎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老师。谈一谈智慧城市,您知道现在很多城市把无线、数字、智慧、智能都作为一个城市的标码,如果单谈智能、智慧城市,您是怎样理解的,对于目前这种状态?
靳东滨:这是城市信息化进展的过程,比如说最早提到城市信息化,然后到数字城市,又有人开始提智能和智慧城市,这个过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其实在这几个以外还有宽带城市、光网城市,都是围绕城市信息化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个定义,数字城市的概念应该是说把城市里面一些数据能够采集,然后进行分析,是达到城市的生产、生活、管理这些领域里面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把这些生活和经济中的量化的东西变成数字化,然后实行集中化的管理。
等到了智慧城市,其实是一个提升,是在原来数字城市的基础上有提升。提升体现了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它引入了智能功能,所以有一些我们过去感悟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感知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感知了。所以应该说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城市一些活动状态可以通过感知的一些手段,比如像利用传感器,利用RFID正好能够感知到,这样我们获得信息的范围就大大扩大了。
在数字城市的时候,我们采集的信息主要是针对人的活动采集的信息。现在到了智慧城市,我们采集的信息从人扩大到物体,所以范围应该说在信息采集这一部分增大了。
第二个方面,它达到了后台的,我们刚才讲数字城市是要把数据进行分析,到智慧城市的时候,这个数据不但要分析,还要进行智能化的一些处理,比如我们看到了一个信息,从感知器件里头看到这个信息,传到了网络上来,然后后端的平台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去控制或者是调整,这个过程有时候不需要人来讲,比如说举一个例子,环境污染。
在城市里面布放一些环境的传感器,知道了环境的信息以后,它会把这个信息汇总起来,然后根据历史动态的数据,它可以进行一些状态分析,然后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就不动了,如果不正常的情况下会把信息送给有关部门,可能还会有一些采取的措施就要出现了。所以,它有一些基于人类管理的一些智慧型的东西,还不完全是智慧型的,所以这是它提升了,原来只是拿过来人工分析,现在它把人类一些管理经验放进去,我们过去讲的是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这样一些功能。
第三个方面,我们原来搞数字城市的时候都是按照行业,即便叫数字城市都是停留在纵向的,比如说医疗、金融。现在到智慧城市更强调平台化、服务化,要把通过不同类型的平台,不同的信息和资源整合起来,然后能够为市民、为公众进行服务,这是跨企业,跨部门形成的,比较典型的就像车联网,车联网不是哪一个企业,是围绕车,比如说车的制造商,4S店,汽车围绕厂,交管部门,政府相应的交通管理,还有保险、车险,还有应急处理,还有一些公路信息服务,可能这么多人都要借助这个平台来为车这样一些为主体的主题服务,这样是进行智慧城市出现的现象。
通过这几点来看,无论从技术、从智能化程度,然后再从服务的变化,应该说它是原有的城市信息化地提升,是这样一个一个台阶提升的。
记者:靳老师,基于您刚才说的这些,如果多网重叠,怎么样融合或者是协同优化资源配合,做到节能减排?比如说在一个城市里面,基于刚才讲的智慧的概念,比如有物联网,有移动互联,有云计算,其实等于是有重叠,怎么样把这些融合、协调?您觉得怎么样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
靳东滨:你问这个问题太宏观,太笼统了,刚才讲到物联网、云计算,本身它们没有矛盾。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层面工作,物联网是借助于现有的通讯网络,通过一些传感设备,然后把物体这些东西连在一起。云计算是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是这样一个过程,他俩是一个配合的关系,所以我觉得他俩并不矛盾。
现在需要在智慧城市解决的是什么?第一个移动网,移动的宽带网或者叫做无线宽带网和固定宽带网,他们两个怎么样配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城市的宽带网,这就是说在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将来的基础设施,它应该分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以固定宽带为主的基础设施,一部分是以移动网络形成的宽带,这两种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层面上。
比如我们进入企业,进入家庭,就用固定的,如果在移动状态中,比如在车上、飞机上或者其他野外上,这样的地方就可能要用移动的。但是目标是什么呢?是希望固网、移动,无论哪一种介入,对用户来讲应该都是同样的服务,就是同样的应用。所以在通讯行业也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叫做固移融合技术,现在也是一个研究的前沿。
我无论在哪一种网络状态下,但是我所做的服务,给我提供这种服务,介入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这样为应用提供非常广阔的空间。
比如我们在办公室正在处理文件,马上要坐车赶到另一个地方,从这儿到车上整个过程信息不断,照样该处理什么都是可以处理的,未来可能是在飞机上也照样去处理。这个网络是需要固和移,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多家网络,我们也可能叫异构型的网络,每一个信息系统是由不同的技术,比如说不同的硬件设备,不同的服务器,不同的路由器,不同的软件组织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是一个异构状的。怎么能够把这些信息共享,能把这些网络资源信息能够共享,资源能够共用,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系统,就不符合一个智慧城市的应用。这个最好就是进入云计算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有公用的开放标准,然后把这些获得不同专业的数据提供上来,然后统一能够在一定协议下大家共享。所以这些技术都在探讨,我觉得他们都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
记者:您觉得智慧城市对于绿色的意义呢?您对于绿色城市未来的展望?
靳东滨:我觉得物联网和云计算,对于智慧城市应该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过去靠人去控制一些能源消耗的过程,现在可以用物联网这个手段来做。简单讲路灯管理,路灯管理可以通过光的传感器,感受自然界的光亮的程度,控制这个灯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这样就比人为的更准确,这是照明的。
楼宇现在也开发了技术叫做智能楼宇,智能楼宇就是节能的楼宇,它可以通过热传感器,通过环境空气质量的传感器、光亮的传感器,这样就知道一个房间什么时候需要调整温度,控制空调,什么时候调整灯光,这样一个楼全部这样做起来会省很多的能源。
比如这个房间没有人的时候,它自然感觉出没有人,马上把温度调整到无人的温度。
光也是这样,比如开完会了,大家走了这个屋的灯自然就会灭掉,包括走廊,平常没有人过就没有灯光了。
国外有人做,这种智能楼宇能够节省20%到30%的能源。如果在其他的领域里面,比如在供电、智能电力系统、交通,比如在交通里面找一个停车位,我们绕来绕去消耗很多的能源。如果我们用智能交通,车位管理性,我可以在网上、在手机随时公布每一个车位是否空闲。
去某一个地区的人,现在就可以预先定位,就像定餐一样,先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位置,有了我定上了,车到那儿就过来了。这样进到这个车位了。
如果一个城市要节省很多的能源,也有人测算过,有些国家做过这方面的示范工程,也能节省很多的能源,但是具体量化的数字我记不住了,也是有很明显的效果,所以智慧城市推广以后,在各行各业真正应用起来了,大家要用得好,用得彻底、认真,我想能对节省能源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