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座城市,除了在智慧健康、物流、信用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建树外,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围绕智慧城管建设,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智慧城管实施办法》等20多项制度规范,按照“一级平台、两级部署,多维发现、立体监管,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的总体思路开展智慧城管建设,实现了信息设施由分散建设向一体化建设转变、城管由单一部门处置向250多个单位联动协同处置等五个重要转变,较好地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目前,第一时间问题发现率达到95%,第一时间问题解决率达到86%,满意度大大提高,热线投诉与数字城管时期相比,数量减少了1/3。
宁波81890(拨一拨就灵)公共信息服务则先后在各县(市)区建设了9个分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突出地取得了三个方面成效。一是解决百姓难题。共帮助解决求助事项550多万件,办结率100%,市民对求助结果的满意率达到99.9%。日均受理3000多件求助事项,网站日均点击量2万多人次。二是推动政府转型。平台已与56个党政部门建立了互动和跟踪机制,共同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政策、法律、党建等14大类868项服务内容,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三是促进企业发展。全宁波市共有加盟企业6700余家,服务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共计19大类、189小项,这些企业通过提供服务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起步和探索期,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宁波市委书记刘奇亲自挂帅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了由智慧人群、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和智慧环境等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智慧城市系统构架一般模型,并为这六个基本要素设计了由6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52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以宁波为例,通过打分,综合得分如下:宁波市区8.47,鄞州7.94,余姚7.42, 慈溪7.36,奉化6.85,宁海6.77,象山6.52,各区之间差距较为明显。从结果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与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济水平发达的区域,在智慧人群、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经济和智慧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例外,如奉化的GDP低于象山和宁海,但凭借智慧民生和智慧环境的显著优势,综合得分却超越了后者。
从得分中还发现,宁波各个区县在智慧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小于综合评分差距,说明各区县已经充分意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加大了相关投入,此方面的建设正逐步加快;在智慧环境发展方面也较为平均;而在智慧政务方面各个区县差距较大,发现各区县对电子政务尤其是政务微博重视不够;在智慧经济方面,宁海高新技术得分较高,反应出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达,鄞州万人专利授权量高,体现出其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在智慧民生方面,各区县的差距非常明显,尤其在智慧交通方面,除宁波市区外,其他区县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说,这套评价体系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实测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很有借鉴意义。
宁波,紧抓城市建设,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宁波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狠抓实干。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波会建设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