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流、车流和警力的相对不足,园区交巡警依靠科技手段匹配机制实现优质提效,积极打造“智慧交通”,去年事故率下降15%,畅通率提升15%,有效解决了辖区交通拥堵难题,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序、便捷畅通的现代化交通环境。
“提神补脑”用心用脑干活成为工作常态
11月1日,晚上7时左右,此时正是市民用餐、逛街购物的繁忙时段。
记者驱车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圆融时代广场综合商贸区,由于这里是园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区域机动车同时段保有量可达3500余辆次,本以为附近道路会拥挤不堪,出乎意料的是,街区附近的道路大都畅通无阻,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其它商街区常常会面临的乱停乱放老大难问题,在这里也罕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就各位、整齐有序。
园区的交警有何妙招?“这是我们的创意警务在发挥功效,”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园区大队大队长朱建华介绍,以往该区域曾是违法停车的重灾区,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难题,该大队充分发挥创意警务的作用,推出“社会共管”的办法,2012年10月该大队联合该区文明办、城管局在圆融时代广场和久光百货周边道路试点开展“乱停乱放”整治工作暨文明城市建设“啄木鸟”随手拍活动,依靠长效共管和媒体监督的力量,圆融时代广场商圈的违法停车行为下降80%以上,已成为园区商贸区交通管理的示范区。
“道路交通管理不光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智力活,民警干活需要用心用脑,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智慧型队伍,才能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朱建华告诉记者。
在园区交巡警大队,创意警务的理念早已深入警心,向创意警务要警务、要成效,正是他们交通管理法宝之一。“创意警务是我们的重要智慧之源,不断为我们提神补脑。”民警付远亮告诉记者。
就“社会共管”这一创意举措的妙用,园区交巡警大队用在整治渣土车方面,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针对园区施工工地多、渣土运输量大的特点,大队推行了“人民交通人民管”的社会共管措施,协调施工工地和运输企业出资招募社会共管人员。经大队培训后上岗,协助维护工地出入口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秩序,有效保障了工程出土期间渣土车辆运输规范、有序、安全。
“耳聪目明”足不出户道路实情尽收眼底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交巡警大都穿着印有“警察”字样的亮背心,骑着警摩,穿梭在大街小巷,忙着在路上执勤。但在园区他们已通过电脑指挥交通。
早上8点,上班高峰来临。园区交巡警大队交通控制中心内,民警林玉峰迎来了一天中工作的重头戏:排堵促畅。“这里实时监控着园区70个路口的路况。”他告诉记者,东至星港街、南至金鸡湖大道,西至星湖街,北至现代大道,这块区域属园区智能交通建设的一期,也是交通压力最大的区域。电脑屏幕上,车流量大的路口会“亮红灯”,林玉峰便不断地切换监控镜头,掌握动态。 林玉峰所介绍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是园区智能交通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根据每个路口不同时段的车流量,安排了多种信号灯方案。”哪个时间段哪个方向,绿灯放行几秒,都要经过严密的计算,复杂的路口方案多达七八套。在一般情况下,路口无需交警指挥,信号灯就能很好的排堵促畅。
2012年12月24日晚9时左右,园区星湖街、现代大道路口发生一起机动车肇事逃逸事件。一辆沪牌轿车行驶至该路口由南向东右转时,未避让由西向东正常行驶的苏牌车辆,后迅速逃逸。经过高清录像回放和卡口抓拍系统照片调取,民警迅速确认了肇事车辆,并联系到肇事车主,成功保障了受害车主的权益。
“该事故的成功解决正是得益于我们智能交通科技手段的妙用,”园区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韦勇介绍,网络视屏监控是该区智能交通项目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园区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路网视屏监控,卡口摄像机、路口监控球机与高空监控摄像机相互配合、“协调作战”,24小时存储高清录像。
“智能交通,让我们的民警更加‘耳聪目明’,现在大部分路口、路段的交通情况,我们民警在监控室里通过视频观察,便能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道路实情尽收眼底。”韦勇表示。
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具有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该功能不但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并自动组织调度控制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流,保证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负荷处于最佳平衡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快速处理突发性交通事件和治安案件,迅速调动警力疏导交通堵塞。
“原来只能通过报警才知道的交通事故,现在可以马上知道。这样处警速度大大加快,有警察及时疏导,就不会引起堵车了。”园区交巡警大队娄葑中队中队长叶青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