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只是开始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联网尚未实现足量成功的商业应用,这首先同感知层传感器布局不足相关。
但据了解,物联网商业模式首先要基于足量数据的产生,但是目前,世界各国除了日本等少数国家外,传感器的普及性铺设并未完成,不仅没有足够的物理接入点,而且还没有便捷的读头载体。
如果将物联网商业实现过程抽象为数据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决策和应用的话,传感器布局的不足将导致数据产生的不足,将从源头上阻碍物联网的商业发展。
邬贺铨院士指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到了需要探讨商业模式的阶段,比较好的应用是结合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发达国家也在搞智慧城市,但数量少,规模小。我们现在有几十个大中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效果要优于国外。这是因为,各地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在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物联网有切实的需求,这使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发展,也仅仅在感知层面,即收集数据,还没有上升到分析数据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物联网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国内外厂商都已经意识这一状况。
“地球相当于一个人体,如果我们要感觉地球,人体有温度、能感觉到颜色和各个方面,地球也像有神经中枢一样,我们感觉地球在发生什么变化。这对我们至关重要吗?举几个例子,桥塌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它塌之前知道呢?说食品被污染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它被污染之前知道呢?”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于志伟这样描绘未来人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的情形。
“现在IT圈内有名的公司都在做,大家已经共同认识到这在未来是一个重点。今天我们谈到的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都非常重要。这些未来也是构成大数据重要的部分。”于志伟补充说。
据惠普预测,在2030年的时候,传感器的数量会达到1兆,也就是1万亿的概念。
当然,要想让物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肯定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上,要想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还需要政策和市场的完善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或许能开启一扇物联网应用的大门。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未来要取得大发展,还有三大瓶颈有待突破,要解决好标准、成本、规模化应用三大问题。在标准规范环节,仍然面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RFID标准目前在全球呈“三足鼎立”局面,差别不大却各不兼容。中国虽有最大的RFID应用市场,但是还没有RFID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