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市规划 » 正文

天津:壮大“六云”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05  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  浏览次数:5534
核心提示: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拥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基础和应用基础,初步形成了从感知、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的地区,拥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基础和应用基础,初步形成了从感知、超算、芯片、标准制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率先从技术研发阶段进入到应用驱动阶段。

 


现状:汇聚大企业

 


高性能计算机及存储设备国内领先。云端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天河一号超千万亿次国家超算中心。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超千万亿次计算机“曙光星云”成为目前国内运行速度最快的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形成10万台生产能力,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生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的国家。


传感器产业初具规模。液压传感、动力传感、汽车传感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年生产能力达到4亿只,广泛应用于手机触屏、汽车防撞、水质监测、汽车尾气检测等领域。传感器芯片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RFID(射频识别)产业国内领先,聚集了中兴、大唐、飞利浦NXP等30余家国内外物联网领军企业。国家RFID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和行业检测及认证中心、中兴通信RFID研发中心、大唐电信RFID研发中心、NXPRFID全球应用系统研发支持中心等相继落户天津。


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深入,相关企业不断落户天津。在物联网器件设计和制造、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构架、软件信息处理系统配套、系统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等主要环节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在节能降耗、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实施了一批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了RFID在物流、减排治污的应用试点。二代身份证、视频监控、货物通关、设施农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随着中兴通讯、大唐电信、恩智浦(NXP)为代表的大型物联网研发生产中心在天津落户,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也于2010年2月初正式落户天津空港经济区,并与空港经济区共同建设国家RFID与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和行业检测与认证中心。天津空港经济区已经形成了芯片研发、标准制定、解决方案开发、系统集成、标签制造等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并将带动天津物联网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滨海新区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控制、云计算和行业应用方面都具有较为雄厚的基础,拥有发展物联网产业相配套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软件出口产业基地、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天津市IC设计中心、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市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引进和培育,聚集了包括中兴、中星微电子、远望谷、飞利浦NXP、天地伟业等一批物联网产业上下游及运营企业。滨海新区目前已形成了以天津保税区、天津开发区、天津高新区为主的物联网产业聚集。

 


目标:五年规模2千亿元

 


以“政府主导、技术先导、模式创新、制度保障、安全可控”为基本原则,天津规划到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培育和聚集物联网企业1000家以上;聚集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20家以上,掌握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国际和国内发挥关键作用的相关标准;建设标准、检测、认证等十大公共平台,实施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十大示范工程,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两大产业聚集区,形成以滨海新区和“IT三角”为核心、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方向:壮大“六云”推进“三云”

 


发展壮大“六云”产业。做大云计算、云存储产业规模,提升云安全、云灾备产业水平,增强云感知、云方案产业能力,基本建成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的“云”产业体系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


积极推进“三云”应用。面向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十大公共云和十大行业云“双十”平台工程,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推动应用的工程化,由点到面、覆盖全市、辐射全国,将天津建设成为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推动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