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专家智库 » 高端访谈 » 正文

苗圩:支撑“四化”并进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浏览次数:1365
核心提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何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接受了本网专访。


工信部将进一步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在推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把各项工作放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的大局之中去考虑,努力为"四化"同步发展做出新贡献。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何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接受了本网专访。
  
发挥信息化工业化支撑作用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您如何理解"新四化"这一提法?这对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苗圩: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工信部批准建设了16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努力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途径模式。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已经超过了六成,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已经超过了50%;圆满完成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的任务目标;实施"汽车下乡"、"农机补贴"、"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民生改善、农村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多赢效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推广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引导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今后,工信部将进一步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在推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二要探索建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把工业发展的物质支撑功能和城镇发展的产业功能结合起来。三要找准以信息化提高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在城镇市政建设、综合治理、交通运输、人口管理以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流通等关键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四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加大农机、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资研发生产,保障农业生产需要。
  
健全新建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机制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苗圩:工信部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组织实施好技术改造专项,提高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四个一批"的要求,健全新建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机制,支持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
  
三是继续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模式。
  
争取到2015年互联网企业直接吸纳就业超过230万人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方面的工作设想是什么?
  
苗圩:工信部将一方面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操作系统、核心芯片、新型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关键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到2015年,力争实现集成电路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近30%,芯片制造业规模生产技术达到12英寸、32/28纳米工艺,平板电视面板实现自给率80%以上等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加快"宽带中国"建设,继续以宽带普及提速为重点,加强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着力改善用户体验。按照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的要求,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培育消费新热点。争取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互联网企业直接吸纳就业超过230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突破4万亿元,网民数超过8亿。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