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一个比互联网规模更大的万亿级产业,这在业界已经成为共识。记者在本届高交会上采访,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无论是老牌国际巨子,还是国内新兴中小企业,几乎都把“物联网”概念产品摆在了最前台。
从传统信息空间的互联网络,向物与物互联、物与人互联网络的拓展,高交会展示的物联网产品种类日益繁多,大到整栋别墅的温度、湿度、光照的自动控制,小到一只能自行养花的智能花盆,物联网产业在技术应用为先导的旗帜下,看似遍地开花,热闹得很。
然而,记者在现场询问了许多参观、体验物联网产品的市民,大多数人在满怀新奇之后,对于是否会购买产品保持沉默,或者干脆摇头,价格太贵、应用不便等成为他们投否决票的关键。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物联网产品确实离百姓生活还很遥远。
这确乎触及了物联网产业的软肋企业的蜂拥,政府的热衷,却遇到了不冷不热的市场。无论是价格,还是应用,只有达成市场规模,才能更便宜更好用;而市场这头,更多人却又在等着更便宜和好用的产品。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产业的两端陷入尴尬的僵持。
政府之手已经介入,意图打破这种僵持。记者了解到,深圳未来五年将建成“智慧卫生”体系,市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体检资料传到医院或社康中心,从而达成远程保健就医,这应当为部分物联网企业创造新商机。
然而在政府采购之外,中国物联网产业如何敲开普通消费市场大门,仍应引起业界的深思。毕竟任何产业,只有真正地做到了市场化,才能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