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全国城乡一体化试点市,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华南城、中储粮、达利食品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星罗棋布,新港产业集聚区等7个产业集聚区各领风骚。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5.3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9%。
金秋时节,我们走进新郑,探求他们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产城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探求这片古老的土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浪潮中,如何走出了一条不以土地财政为托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编者按: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市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政策引领、群众自愿、产城融合、就业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从农村切入、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点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契合中央精神的独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更好地推进全市新型城市化建设,今日起,本报推出“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对部分县(市)区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进行报道。
明确组团发展定位
突出产城融合方向
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是为了盖楼房、修马路、栽花草,单单去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而是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农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根据区位、产业基础和人口聚集潜力强化产业支撑,打牢产城融合的基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
新郑市在全市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要素在平等的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流动。
优化城镇布局,明确构建“两城、两市镇”的城镇体系发展目标。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运用城市组团发展理念,科学配置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推动人口向县城、龙湖新城、薛店镇、辛店镇4个组团集中,将县城、龙湖新城打造成为承载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将薛店、辛店打造成10万人左右的特色小城镇。在全市范围整合用地指标和公共服务资源,向“两城、两市镇”和产业倾斜。
科学合理产业体系
强化支撑产城融合
与东部沿海地区不同,包括新郑在内的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不强,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必须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新路子。在强化产业支撑过程中也不能撒网式地搞,必须根据区位、产业基础和人口聚集潜力有选择的开展。
新郑市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调整产业布局,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有序推进各类产业向新港产业集聚区、龙湖商贸会展城、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农民特色创业园集中。新港产业集聚区已接纳搬迁企业68家、郑州市产业转移企业36家、新郑市退二进三企业30家。
承接产业辐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商贸物流、食品烟草、生物医药、富士康配套产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目前,新郑市二、三产业占比高达96.5%,拥有4个中国驰名商标、3家上市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
改进农民生产方式
增加产城融合福祉
让农民能就业,有收入,有保障,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关键还是人的城镇化,实现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
新郑市正是这样去做的。新郑市出台推动农民变市民“双重身份、双重保障”的政策措施和具体的指导意见,让农民实现搬家的同时完成就近就业,入住社区的居民率先享受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社会保障一体,让群众搬得进、不欠账、能就业、有收入、有保障,使农民真正变成了市民,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新型社区房屋三大权益得到确保,使农民能够充分分享城镇化的收益。
保障农民财产保值增值。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民的农村财产形态向城市财产形态的转变。入住新型社区的群众,人均资产达到22万元,增长7.8倍,年人均收入达到21019元,增长63%。
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市域内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郑州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等高校资源,实施免费培训就业技能、免费推荐就业岗位的“双免”工程,3年来累计实施培训5万人次,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高质量就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9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25家,安排本地就业13.9万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8万人。
创新投融资机制
增强产城融合保障
城镇化发展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由于基层财力有限,政府如果承担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招商引资等事项,必然会导致财政负担加大。
发行城投债,完善融资体系。2013年,以新郑新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发行了迄今为止全省最大规模的县级城投债,发行规模达15亿元,票面利率为6.52%,债券资金全部用于中心城区生态新区项目。
整合政府资产,壮大平台实力。整合全市政府资产,不断扩大各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规模、拓展经营范围、提升融资能力。9家融资平台合理分工,分别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开发、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与运营、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截至2013年底,融资平台累计实现融资71亿元,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 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的湘潭经开区样本
0评论2015-01-07
城镇化要走产城融合之路
在昌乐县东南,有一个工贸主导型食品产业特色镇——红河镇。虽然离县城较远,但该镇却能变区位劣势为优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打造昌乐县域“副中心”为定位,围绕产业、城镇同步发展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产城一体、三化融合,依托产业聚集形成人口聚集,吸纳周边群众进行就地城镇化,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产业突出、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魅力小城市。2012年8月,红河镇被确定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首批示范镇,今年8月份,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成为了升起在昌乐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0评论2014-12-091688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 引领美丽崔寨发展
崔寨镇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美丽崔寨建设”作为发展思路,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构筑承接济南辐射的重要承载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9月份,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3亿元,同比增长33.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1.58亿元,同比增长5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4亿元,同比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5998万元,同比增长25.2%。
0评论2014-11-101293
吉林“空港”模式催进城镇化产城融合
长春空港新区作为吉林省新型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样板示范区,今年在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战略中再次驱动引擎,从而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实现长春空港开发区的稳固发展。
0评论2014-09-101362
探路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的临猗实践
8月底的晋南已经立秋,不似酷暑时节那般浓烈。兵娟制衣的员工小李趁着工厂生产线更换期间难得的空当,来到工厂附近的临猗南城涑水公园放松身心,在回去的路上,小李顺道在刚开张美特好超市采购了一番,“超市和城市的一样,公园比城里的还高大上。生活在临猗,日子也过得有滋又有味”。
0评论2014-09-031457
“产城融合”为切入 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中央和省委分别于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召开会议,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部署,并出台相关规划。昨天下午,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学习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发展的相关内容。
0评论2014-08-081413
智慧园区:产城融合的先行者
2013年发布的《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地图白皮书》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34个国家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智慧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影响下,更多的高新区也将开始着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0评论2014-06-162212
扶绥县以“产城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1年以来,扶绥县坚持把城镇化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和拉动经济与投资新的增长点,紧紧围绕建设首府后花园,重点推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城、园城互动、共融发展步伐,加快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0评论2014-05-301485
长春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行产城融合
6个试点镇加快推进,深化产城融合理念,谋划全域发展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春有思路,有办法,有措施,有成果。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服务一体,面对新型城镇化这个宏大命题,长春人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径。
0评论2014-04-23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