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列为全国6个综合改革试点之一,标志着红河州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上升到国家层面,综合改革大幕全面拉开。
励精图治、躬耕不辍,红河又一次站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
10月14日,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追赶进位、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是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州委书记杨红波表示,走出一条城镇化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中心城市 集群发展
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红河是我省的人口、产业、经济大州之一,同时又集边疆、边境、山区、贫困为一体。加快城镇化健康发展,从何着力?
展开地图,在蒙自、个旧、建水、开远、弥勒间连一条线,北斗星阵跃然纸上。更让人可喜的是,去年底,个开蒙建弥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人口分别达到全州的75.2%、90.5% 和50.4%,一个加快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正在形成。
红河州委、州政府廓清思路:抓好城镇化健康综合改革全国试点,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滇南中心城市群同城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红河州目标明确: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城镇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将红河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合作平台、具有西部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边疆民族团结的示范区、民族风情旅游的休闲地和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红河州以人为本:按照“五有三同一自由”的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实现滇南中心城市群城镇人口突破2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5%。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红河州蹄疾步稳:重点实施行政体制、城乡统筹、市场体系、开发开放、土地制度、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环境8个方面的26项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按照“一次部署、分年启动、有序推进、滚动实施”的原则,通过3年时间全面启动并滚动推进各项综合改革。
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红河州抓铁有痕:州委副书记刘琪琳任组长,由州发改委牵头,成立30余个相关部门和县市组成的综合改革试点专项小组,深入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5县市级州级部门,对如何加快滇南中心城市群人口聚集,各县市各类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行全面系统调研,为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生优先 安居乐业
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1949套
城镇化如一泓春水,每有清风拂过,便会激起层层涟漪。每一个红河人的生活方式,因此悄然发生着变化。这里,有普通百姓的幸福和梦想,也寄托着“新城市人”的归宿和温暖。
入住蒙自盛世商都新居不到一年的赵金梅,喜欢傍晚到小区的绿地里跳跳健身舞,“生活和以前大不一样”,她感慨道,这一带,原来多是杂乱的民房和零星的店面,没什么公共配套,现在有商店、超市,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赵金梅是红河州坚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的众多受益者之一。
这些年,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大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大步跨越—
出行更顺畅。仅今年上半年,该州续建、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城市给排水工程、环卫设施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90项,第一批8个特色小镇启动建设,建设建制镇“一水两污”治理项目12个,其中3个项目竣工,已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949套。棚户区改造、大屯海截污排水工程、红河蒙自机场、红河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项目的相关工作也顺利推进。
落户更便捷。红河州率先在全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的待遇差别进一步缩小。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思路,完善了各项制度和改革配套措施,“盖双被子”政策解除了进城人员的后顾之忧。截至今年8月底,全州累计完成“农转城”36.37万人;全州户籍非农业人口总人数达111.34万人。
保障更有力。城乡低保、医保、居民养老等社会保障一体化、基础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措施,打通了城乡阻隔,保证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
居住更宽敞。以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构筑起农业人口住房保障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949套,而且实施就近入学、按揭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人口购买安置房。
“大城市没有把我当外人,我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我的心留在这里了。”越来越多的“新城市人”在此安家。
产城融合 提升内涵
高端城市综合体替代了低矮破旧的危房
年过半百的龙玉麟,原是山西一位家居企业的老板。去年10月,他到蒙自后,被当地优厚的招商政策和良好的环境所吸引,决定在此投资一家企业。“有好平台、有氛围、有配套、有上下游生产销售链条,我为什么不来?”
在滇中城市群中,个旧、开远、蒙自是我省最早的工业发祥地之一,城镇化与工业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二、三产业的依托和载体,城镇的发展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能不能补足服务业这一短板,关系到全州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红河州制定招商、用地、融资支持、配套扶持等方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是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的发展。
浙江老板程闵来到建水县碗窑村—经过考察后,表示待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园区建成后,将在建水建工作室的意愿。
程闵是一家广告设计企业老总,去年,程闵和几个朋友到建水碗窑村旅游,回到浙江不久,又带着朋友重返了三四次。“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化日新月异,广告设计和文化创意商机多。”程闵打算在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园区开办自己的工作室。
一年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快速推进,过去低矮破旧的危房、林立的烟囱、高污染高排放的小作坊、小企业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滇南大商汇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及高端服务业。
伴随滇南中心城市改造升级,其他弥勒、河口、元阳等县城次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石屏、泸西、屏边、红河、金平、绿春等县城中心城镇、重点集镇、小集镇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铺开。
城市面貌的变化,只是城镇化进程的一个侧面。透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科学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对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们看到的是依靠内涵式发展、稳步实现现代化的更为深刻的历史脉搏。
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一条新路子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一半户籍人口在农村的西安市,把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实施重点,从2014年开始分批建设683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通过在中心村新建或改扩建公共服务中心,承载生活、文化、政务、产业等服务功能并辐射周边村庄,逐步让全市2900多个行政村的公共服务都向城镇看齐,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节约资源、保留民俗、提升服务的就地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0评论2014-11-101282
琼海重点打造“农旅结合”村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花园式农庄、农园餐饮、栈道骑行......街头或者绿道随处一抹景致都是风景线。9月26日,海南省旅游委的组织的“十一黄金周媒体观察团”进入琼海了解今年备战黄金周的具体工作情况并实地考察了南强村、北仍村、七星伴月景区。人民网记者从琼海市旅游委了解到,国庆期间,琼海主推乡村旅游线路,就地改造农民的土地、民居,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美丽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田园生活。
0评论2014-09-281359
海盐科学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实践样本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保障农民的权益?如何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归宿?近年来,海盐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之路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以解决“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就地城镇化”,着力丰富市民化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了就地城镇化的“海盐样本”。
0评论2014-09-261344
厦门东孚实践:就地城镇化
厦门海沧东孚镇是“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13年,东孚镇在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二批试点镇一等奖的佳绩。通过就地发展产业、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东孚镇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0评论2014-09-161412
杨凌探索就地城镇化
杨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同时,始终注重加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政策一致、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等方式,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和农民职业化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的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就地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新路子。
0评论2014-08-061380
宁夏:布局特色产业 实现“就地城镇化”
近年来,宁夏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13年的52%,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但是,宁夏作为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却依然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产业集聚力不强、体制壁垒突破不够等问题。宁夏应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切实采取有效举措,走出一条符合地方特点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0评论2014-07-281468
宜都:就地城镇化绘就农民“幸福图”
走进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镇横冲村,仿佛置身于山水田园画卷,宽阔整洁的新街道、绿树掩映的别墅群、整齐划一的新居民、曲径通幽的生态农业公司,让人感觉进入了城市新区。这是宜都市加快就地城镇化建设催生的山区和谐美丽景象。
0评论2014-06-121346
泉州:“以人为本”实现就地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是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的一剂良方。当人们拥入城市的时候,小城镇以什么来吸引人气实现就地城镇化?福建泉州的答案在于“无中生有”的高端规划和带动力强的产业支撑。
0评论2014-05-0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