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有一个帖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内容是关于为什么国外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却失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应用,却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我们自己人的问题。自古以前就讲因地制宜,我们在学习应用别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时,我们不应该全盘的照搬,更应该联系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50万辆,东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早已超过800万辆,纽约等欧洲城市更多,但是这些城市并没有发生这样严重的堵车。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并不在车多,而在于交通管理不够“聪明”。北京市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主干线、次干线、支线组成的路网效率低,机动车行驶速度大大低于预期。无奈之下,司机一出门都上快速路,造成快速路拥堵,实际行驶速度不过4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达不到城市快速路的设计指标,也就相当于在干线路上行驶的标准。所以,建立起有效的快速路配套路网,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关键。
管理是一方面问题,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人的因素。由于行人在出行时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按交通规则过街,经常造成交通的突然中断,导致交通发生拥堵现象。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已经开始加大对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力度,处罚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交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行人明白他们在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交通的影响程度。
依据国外的ITS技术应用与管理经验,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建设。
(1)政策导向
决定ITS推进速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于ITS发展国或地区采取何种发展政策。在此所指的发展政策是广义的,它们体现了ITS发展国或地区对发展ITS采取何种态度。ITS的投资导向影响到ITS产业和服务部门的决策。总的来说,明确、连续的政策支持是加速ITS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美、日、欧ITS发展历程来看, ITS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指导性的ITS发展政策文件的制定和颁布。尤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件的制定。如美国1991年的《陆上综合运输效率化法案》和1998年的《面向21世纪的运输平衡法案》,日本1996年的《推进ITS总体构想》等,分别有效的推进了本国ITS发展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ITS的发展经历了一段从怀疑到肯定的过程。现在我国政府也已提出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计委和科技部共同组织编制并发布的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确定智能交通是当前应优先发展的10个产业中的141个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从发展政策层面已开始重视ITS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仍然缺乏具有战略意义的ITS发展指导性文件,此外我国还未成立协调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关系的ITS协会性组织,不利于ITS的整体推进。因此,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应着手ITS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ITS推进机制的建立。
(2)人才培养
交通运输业的每一次革命,不论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还是运输方式的拓展变革,都与科学技术成果直接相连,而这些技术成果的诞生与应用,又都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ITS的研究、开发、使用、改进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始终站在ITS技术的前沿,保持技术优势是日本ITS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以车载机为例,不到十年,日本已经研发了三代产品。发达国家给我们的暗示是必须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作支撑才能使得ITS不断的改进完善发展。而我国由于发展的相对落后,且经济水平还处在相对较低阶段,相关人才的教育以及培训业相对较差。因此培养引进人才造就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由于ITS与很多领域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强对交通领域人才的培养,对相关领域如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人才的学校等专业机构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努力提高智能交通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交通运输行业应当重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形成与智能交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队伍结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我国ITS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积极研发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相应设备等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3)加大投资
国外ITS发展的共性是投入的充分使他们一直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况且ITS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我们资金相对匮乏,发展滞后,但我们更要重视并加强对ITS的投资,当然,推行ITS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缺少国家的支持。特别是预算,如果没有相关的补助很难得到保障。在试点事业实施时如果国家能以某种形式提供财政支持(即使少量),也可表明国家对于推进地区ITS的立场,这样更便于得到地方财政的支持。建议可以采用发行债券、提高税收等办法筹集资金。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各界的投资。
在ITS投资方面,国外的经验是:一方面为了获得长期和持续的资金投入, ITS必须融入到常规的交通规划和交通预算中, ITS系统不仅需要建设费用,而且还需要运营、维护等持续投入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寻找合适的私人资本投入的切入点(如ITS车载产品开发测试、信息服务等),在兼顾协调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公私合作机制。开拓创造性的融资方法,如BOT方法、系统经理方法、特许权方法。另外,公共部门还可以考虑租赁方法等等。
结语:
同样的花重在不同的环境里,花的颜色是不同的,同样,同样的ITS技术,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着手,包括人、车、路、交通环境四大方面,交通系统是由这四个方面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只有这四个方面同时得到改善,那么我国的交通状况才能得到更本性的改善。
湛江加速部署公共WiFi 助力智慧城市落地
6日,记者从市公交公司了解到:1月1日启动的湛江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首期272个服务点正在安装和调试WiFi,预计1月中旬全部完成。届时,市民和游客在272个服务点均无需密码就可以免费使用WiFi上网“冲浪”。
0评论2015-01-081576
合肥建设智能交通二期工程 大数据分析交通黑点
BRT公交优先、智能信号灯、对渣土车警车等特种车辆的定位,甚至一块看似普通的交通指示牌上,都凝聚着智能交通的智慧。随着合肥“中国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智能交通一二期)项目的实施,合肥正率先进入智能交通城市。现在,下载一个手机APP,就可及时了解交通拥堵信息。未来,每个出行者通过车联网技术,都将成为优化交通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0评论2015-01-0718286
德阳将启用智能停车收费系统 动态显示城市停车状况
一个智能手机、一张卡片,只需要用手机对车辆拍照并刷卡就能实现停车收费。昨日,记者从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德阳将陆续启用智能停车收费系统,对城区10000余个临时占道停车位和生态停车位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计算停车时间和停车费用。
0评论2015-01-061264
西外停车诱导系统试运行 可缓解路面停车压力
开车到动物园、西直门地区,常常得四处转圈找车位,不知在哪儿能撞上大运,遇到个空位。眼下,一套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在西直门外地区投入使用,可以准确提示各停车场的空位信息,让车主不再四处兜圈走冤枉路。
0评论2014-12-251181
智能交通:开启智慧城市大门之匙
数十年间,中国在享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随之而来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不仅加剧城市负担,更引发市民身心疾病。
0评论2014-12-221266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扎实推进“智能交通云”建设
“智能交通云”是贵州“7+N”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育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着力提升“智慧交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0评论2014-12-171132
青岛智能交通缓解主干道拥堵 山东路提速两成
“以前走澳门路,经常会遇到有人逆向行驶,现在再也没有见到这个情况。”住在崂山区的青岛好司机公益车队队长田鹏飞说。其实这只是我市实行智能交通两个月来的一个小变化,很多市民外出会发现曾经拥堵的路段,如今变得有些通畅起来,公交车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如今走在山东路等主干道上,早晚高峰期间也会堵,但是车辆却是在缓慢地移动着……
0评论2014-12-161194
潍坊将建智能停车监控平台
12月11日,记者获悉,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升市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城区公共停车场运营管理,提高公共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潍坊市出台了《城区公共停车场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方案要求,潍坊市将分阶段对城区的公共停车场分布建设智能停车监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智能停车,解决好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0评论2014-12-121241
加快石河子市智能交通综合系统建设
石河子市“创城”工作已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极少部分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及堵住消防通道情况如今有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12月5日,市人大领导率领市人大代表前往市区行人较为集中的5个路口、6个消防通道进行了实地视察。
0评论2014-12-1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