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引领了我国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浪潮,已经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据赛迪设计统计,当前我国至少有34个国家级高新区正在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约32%;同时有29个国家级经开区正在规划、实施智慧园区工程,占比约16%。不难推测,智慧园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头羊,是智慧产业的孵化器,如何立足智慧园区建设推进智慧产业发展、满足城市管理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智慧化要素的集聚区
园区经济是加快区域建设、带动城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战略平台。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园区为区域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推进“四化同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实操平台。其次,园区作为生产各要素的集大成者,有效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单兵作战”发展方式,强调实现区域产业耦合发展。第三,通过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打破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市场需求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经济发展布局。第四,园区聚集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高端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园区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二、智慧园区建设逐步转变“单向作业”方式,推行“以建设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建设”的建设模式
传统智慧园区建设以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电子政务系统等建设为重点,关注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随着园区入驻个体对信息化需求的提升,智慧园区建设逐步将政府需求、入驻企业需求以及公众需求结合起来。智慧园区建设也一改单向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开始关注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共同发展的互动模式。
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在智慧园区规划阶段,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既要包含信息化内容也要包含相应的信息化产业内容。其次,在智慧园区实施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本内容。这一阶段智慧园区建设将不再是单纯的外部资源采购,而是充分利用园区内已有企业信息化资源配备能力的同时适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将外部信息化资源引入园区“扎根成长”。第三,当智慧园区初步建成后,其考虑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多的目光将会转移到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智慧产业互动发展。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一条龙园区产业格局,最终除了可以满足园区自身智慧化建设需求还可以实现智慧产品和服务的外部输送。
三、智慧园区为城市管理、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等孵化平台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息化手段装备过程,它是智慧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的孵化过程。智慧园区已经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一)智慧园区的建设过程是新技术探索与应用的过程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内高、精、尖技术的聚集。各大园区在建设智慧园区时大多依据其园区发展实际,适时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智慧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园区)运营服务平台、IT服务云平台等新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企业研发成果转换及园区智慧公共平台建设,园区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楼宇、智慧金融等领域持续的推陈出新,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智慧园区为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孵化平台
智慧园区是智慧产业的聚集区,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带动了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兴起。各专业科技孵化器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园区通信、软件、移动互联网、光电、工业设计等领域内的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专业支持。为降低在孵企业创业成本,各园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科技产业孵化器搭建了7×24企业服务中心、全产业链的招商贸易促进中心、基于远程服务的创业培训中心、产业联盟技术服务中心。园区通过携手国内外在技术、产品领先的专业化公司实现产产联合(技术引进、联合中试、联合设计等)、与市场领先的专业化公司实现产业化联盟(共建利益实体、市场联合等)、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实现产学研联合(资源共享、联合中试、研发合作、成果转换等)为园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孵化及综合配套服务。
(三)智慧园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从行政权划分来看,园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配套资源等支持,园区管理遵循城市管理的要求。从管理职能上来看,园区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城市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园区管理既包含了产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方面的管理。因此,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与管理将与城市化管理实现高度的融合。
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发展核心要素聚集、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效应。未来园区的功能将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和管理职能向全方位的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服务转型,并逐渐建立园区内外主体之间的整合优势。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四、政府和企业需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企业进步一体化发展
智慧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企业有必要合力推进城市管理、园区建设、企业进步一体化发展。
(一)政府引导做好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总体规划支持
智慧园区的顶层设计将决定规划的高度和边界,其包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层、园区智能感知平台、园区应用支撑平台、园区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保障制度、信息化标准体系几个主要部分。通过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可以有效理清智慧园区建设思路,为园区建设提供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支持,满足园区发展的超前性需求。
(二)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城市有效对接,整合建设资源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智慧园区建设要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无缝对接,整合城市现有资源服务智慧园区,有效突破园区服务与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难题。智慧园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对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基础设施整合布局。即智慧园区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与园区所在城市设施融合,适度超前布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其次,应用系统对接智慧城市。园区整体规划各类智慧应用,搭建企业级、产业链级应用平台,破除园区信息孤岛,积极与智慧城市对接,为城市管理、市民生活、政府服务等留足应用系统接口。第三,立足城市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的智慧化水平。着眼于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注重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功能提升同园区智慧产业发展相结合。
(三)以示范试点、重点突破来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进程,以智慧园区的先行先试为产城融合提供成熟经验借鉴
当前国内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策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另外,受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大、涉及面广、运行周期长等特性影响,国内大多数智慧园区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智慧园区建设不能也无法一蹴而就,结合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和概念模型,采取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方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首先,选择具有良好信息化基础或便于实施和应用的园区局部区域先行示范部署,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辐射带动效应,为下一步整个园区智慧化改造提供先试借鉴。其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以局部区域成功经验复制到智慧园区建设的其他领域,逐步整合园区产业发展和园区管理多方面需求,初步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与园区高效管理齐头并进。第三,有计划地将智慧园区建设的成功技术、经验转移到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中去。以智慧城市为基础,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经济对驱动城市更新与完善服务配套的保障作用,以达到产业、城市、公众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何飞:赛迪设计智慧园区规划设计中心高级咨询师 )
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助推智慧辽源建设
作为龙山区的重点示范园区,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不仅是龙山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平台,更是我市“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日,记者走进龙山科技智慧产业园,详细了解了园区的建设情况和正在发展的智慧产业。
0评论2015-01-081462
智慧园区与超前服务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态势,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科技园区成为全球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孵化和培育以技术创新为起点的中小企业集聚地科技园区,加快优化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创新集群,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文化,已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要承担这一使命,科技园区都在竞相建设智慧园区。我认为智慧园区除了一般的功能外还要做到超前服务,这是科技园区为了培育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所需要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任务之一。
0评论2015-01-051733
清远联通牵手天安智谷 打造清远首个智慧园区
去年1月,清远市政府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签订了推动“智慧清远”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行政等11个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助推清远信息化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0评论2015-01-051789
智慧园区:产业与人和谐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两化融合工作在市经信委的推动下,融合深度和广度均获得了持续提升。2013年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得分为80.36分,比2012年提高2.93分。发展指数的提升反映出上海市各类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深入。在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下,一大批企业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0评论2014-12-222483
合肥高新区:发展智慧产业 打造智慧园区
近日,合肥智慧城市创新产业联盟在合肥高新区成立。这是合肥高新区自2013年8月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0评论2014-12-222529
嵊州助力孵化智慧企业园区建设
近日,由浙江恒丰遮阳用品有限公司联合其他两家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浙江嵊州云电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嵊州黄泽工业园区成立,该产业园营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成功入驻35家网络经济经营主体,网上经营涉及各种软件、数码电子、服装、土特产销售、家具、仿古木雕等经营服务项目。
0评论2014-12-171945
兴庆区将建西北最大物流园 国际高标准智慧园区
一直以来,兴庆区以宁夏经济、商贸中心而稳居宁夏“第一区”地位。后来者居上的金凤万达新商圈、新建的商业综合体以及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的逐渐崛起都“威胁”着兴庆区的“老大”地位。就本身而言,兴庆区的经济布局也难以带动强的批发零售、高端消费。今年的“准备之冬”,兴庆区为明年的产业重新布局,将经济重点东移,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0评论2014-12-162013
智能感知 创新服务 宝山召开智慧园区建设研讨会
为清晰地展现智慧园区建设的前景和实施路径,12月8日,宝山区召开“建设智慧园区智能感知需求创新协同服务”--宝山区智慧园区发展研讨会。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等来自相关行业的专家,以及本区各产业园区领导汇聚一堂,共商宝山智慧园区发展。
0评论2014-12-122462
考察智慧园区项目 杭州副市长点赞“智慧环保”
日前,浙江杭州副市长张耕一行考察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其中,“智慧环保”项目获高度评价,张耕副市长表示,将以开发区为“智慧园区”项目试点,向整个杭州市推广。
0评论2014-12-122474
完善提升总体规划 在更高起点建好智慧区
昨日下午,我市召开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座谈会。市领导陈奕威、麦教猛、陈训廷、陈仕其、范中杰、邓庆忠、邓穗玲参加会议。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高级规划师蔡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南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占中,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少康,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刘文彬,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等专家学者围绕总体规划作了发言。
0评论2014-12-11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