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比城市现代化水平更高的智慧城乡
智慧城市建设是大数据与经济主战场结合的又一领域。城镇化的本意是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推进现代化建设。并不是非得农村向城市靠才叫现代化。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城市向农村靠的更高的现代化过程。十多年前,我去硅谷的时候,看到环境非常好,就问硅谷的市长,你们是怎么“先污染后治理”的。市长说,硅谷一起步,就没想过搞工业化,是从葡萄园一步迈入信息社会的,因此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
以往的城市化建设,走的是一条物质资源高度集中,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道路。大数据使城镇建设走上以数据流动的方式配置资源的新型发展道路。智慧城市强调以数据流来配置资金流、物流,要从片面强调城市集中,向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有了大数据,我们可以把城镇化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建设比智慧城市现代化水平更高的“智慧城乡”。今天,我们许多农村地区的条件不亚于起步时的硅谷,大数据通过物联网、智能地图、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新的方式,使资源可以在农村那样分散的条件下,也可以象集中的城市那样高效配置资源。新农村建设,如果能象硅谷、班加罗尔那样跨越式地实现的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就没必要把落后的城市化道路再走一圈,可以直接建设“大数据+青山绿水”型的智慧城乡。
基础设施和资源腾笼换鸟
大数据带来基础设施和资源腾笼换鸟的新机遇。在传统发展方式下,基础设施是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资源是有形资源。但大数据时代一旦来临,以实体的笼养实体的鸟这种方式,难以进行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别的不说,美国人提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要以大数据+制造,例如DIY+3D打印等方式,重振美国制造。一旦实现,对中国的制造业就是一大冲击。 中国未来10年还照搬前10年的铁公鸡那一套,就会吃亏。因此需要腾笼换鸟,笼要换成数据基础设施,鸟要换成数据。
我们以前提的宽带、云计算、物联网等等,都只是智能基础设施的子集。未来10年,对智能基础设施要有更全面的理解。
首先,基础设施的核心不仅是宽、快这些表面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智能化。要高度重视语义网建设。语义网带来的变革,既不是宽,也不是快,而在于对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支撑,核心是对复杂生态系统的把握能力。
现有的互联网只能在简单系统水平处理信息。一旦上了大数据,它要求对数据背后的隐含意义进行挖掘,实现从数据到意义的飞跃。
其次,围绕大数据形成的信息产业,将形成规模庞大的基础产业,对各行各业而言,也将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一是数据技术产业,包括硬件方面的智能管道、物联网、服务器、存储、传输、智能移动设备等,软件方面的语言、数据平台、工具、结构与非结构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服务方面的IDC、云计算、WEB应用等;二是数据采集业,包括定位、支付、SNS、邮件等行业;二是数据加工业,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咨询等产业;三是数据应用业。
未来我国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中,由于大数据推动,服务本身也将升级,笼子里的鸟也会被替换,从实体的服务,转向数据服务。从人工即服务,如搓脚服务、跪式服务,转向分析即服务(AaaS)。广义的分析即服务,包含一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高附加值的创造性服务,例如面向制造的创客服务(DIY+3D打印)、基于咨询数据平台的生活方式设计师服务、基于统计数据挖掘的商业分析服务、基于设计平台的创意服务,还有基于大数据的设计服务、管理服务、教育服务、翻译服务以及基于行业或价值模块细分的服务等等。
数据业务主营化带来各行各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将带来的另一个始料未及的变革性影响,是将使数据业务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营业务,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的业态。
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学者将信息经济分为第一信息部门(相当于信息技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各行各业内部的信息部门,如信息中心)。如今,大数据的兴起,使第二信息部门的工作从各行各业的辅助业务,变为各行各业的主营业务。
至少在三个传统行业,这个变革过程已经开始。在电信业,原有的主营业务是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只是辅助性业务。但在移动互联网中,数据业务上升为主营业务(有的占到76%以上),而语音业务成为副业。在流通业,交易是原来的主营业务,为交易服务的数据分析是副业。但对阿里巴巴来说,交易可以免费让店主去做,但数据业务却成为未来的主营业务之一。在金融业,以往的主业是做金融业务,靠佣金赚钱;未来可能清算结算免费,利用支付信息的衍生信息增值业务赚钱。等等。
各行各业数据业务的主营化,有一些共同的规律,与大数据内在相关。它们都伴随着业务转型,从因大为美,转向因小而美:从集中但赢利越来越薄的大企业服务,转向分散但高价值的最终消费者服务。大数据的优势,正在这个方面。
数据业务主营化,实质反映的是意义的专业化。以往以GDP为导向的经济,在价值的生产上是专业的,但在把握意义上是业余的。数据业务成为主营业务,标志着业态从价值形态升级为意义形态。
变革组织的力量
大数据的特点在于意义主导价值,它将引起组织结构的变革。
对于组织来说,价值体现在结构之中,意义也体现在结构之中。原有的组织形式,是为价值而建立的,其结构是价值的结构。未来的组织形式,是为意义而建立的,其结构是意义结构。
组织的价值结构与意义结构非常不同,最核心的不同在于,价值结构是机械结构;意义结构是生态结构。具体表现在:第一,机械结构是自上而下控制的,生态结构是自下而生涌现的;第二,价值结构是以集中方式控制的,意义结构是以去中心的方式自组织自协调的。
大数据所赖以存在的语义网,就是一个自下而上涌现生成意义,在分散的节点间自适应与他适应的网络。
随着具有语义网特征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发展起来,组织的变革就越来越显得不可避免。大数据将推动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最先反映这种结构特点的,是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WEB2.0应用,如RSS、维基、博客等。
这些变化,一开始不易为人们理解。例如,人们经常不明白碎片化是怎么回事。事实上,碎片化是意义存在的状态。意义只有呆在适合自己的结构中,才得以呈现。人们容易忽略这是一种让组织变得更加智慧的力量。例如,新浪上的政务微博一年间就从不到2万增加到6万。这种碎片化之所以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在于它建立了一条意义通道,使官员与赋予政府意义的人民群众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联系,使官民产生一种象鱼水关系那样的无间隔的互动,从而从源头上获得更多的智慧。
大数据之所以成为时代变革力量,在于它通过追随意义而获得智慧。

- “大数据”还不等于“大智慧”
0评论2015-01-12
七朵云大数据 让百姓生活“棒棒哒”
我省在过去的一年里,围绕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全面开展建设“七朵云”;贵阳市更是通过与北京中关村的“京筑”合作,双方在高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加快脚步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近日记者走进落地的众多高科技项目,体验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百姓“新生活”变得“棒棒哒”。
0评论2015-01-1218477

- 2020年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的预测报告:健康大数据无孔不入
0评论2015-01-12

- 大数据商业化 我的隐私成了谁的财富
0评论2015-01-09
探索实践经验分享:大数据如何服务临床
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做了初步探索。探索以临床运营指标、临床质量监控及临床科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临床智能应用,以患者为中心,以时间为轴线,建立临床事件数据模型,基于事件连续性建立数据集,数据展现围绕临床事件展开。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卫生信息化大讲堂系列培训上,北医三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计虹结合医院自身尝试性建设探索向与会人员做了相关信息的分享。
0评论2015-01-0918045

- 2014年最佳的18张信息图表
0评论2015-01-08
嘉兴:探索大数据时代卫生信息化之路
“自助服务、掌上医院、手机支付宝结算、嘉兴卫生专网……近年来,我市卫生部门在患者、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体系等三个层面上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动医疗改革,在缓解医患矛盾、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市卫生局副局长沈勤表示。
0评论2015-01-0818272

- 浙江:大数据赋予浙江交通智慧眼
0评论2015-01-08
合肥建设智能交通二期工程 大数据分析交通黑点
BRT公交优先、智能信号灯、对渣土车警车等特种车辆的定位,甚至一块看似普通的交通指示牌上,都凝聚着智能交通的智慧。随着合肥“中国百万人口城市交通系统”(智能交通一二期)项目的实施,合肥正率先进入智能交通城市。现在,下载一个手机APP,就可及时了解交通拥堵信息。未来,每个出行者通过车联网技术,都将成为优化交通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0评论2015-01-0718286
京筑两地再牵手 投资120亿元共建大数据产业园
不断深化的京筑合作再传喜讯。1月4日,贵阳国家高新区与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签署协议,决定在贵阳共建大数据产业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刚,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守良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0评论2015-01-061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