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城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为实施“千人计划”、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确定的一个重大科技工程项目。2009年7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神华集团等中央企业在昌平区集中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以“未来科技城”命名。
总体定位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成为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
入驻央企
未来科技城共入驻24家中央企业,一期入驻兵器装备、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中国国电、神华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电子、鞍钢集团、武钢集团、中国铝业、中粮集团、国家核电、中国商飞、中国建材15家中央企业;二期拟入驻航天科技、中航工业、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联通、中化集团、国投、中国化工9家中央企业。
产业布局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科技城入驻央企人才基地的科研方向涵盖了其中的全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规划布局
未来科技城选址在昌平区东南部,东距首都机场仅1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京的母亲河温榆河穿城而过,整体绿化面积超过50%,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项目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分为两期开发建设。一期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占地面积为2.19平方公里,入驻6家央企;南区占地面积为4.46平方公里,入驻9家央企;两区之间生态绿地面积为3.54平方公里。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亿元。
建设理念
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了人文、科技、绿色元素,凸显创新、低碳、开放、人本、共生五大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低碳能源、节能建材、水资源综合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废弃物负压抽吸、信息化等多种科技手段,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环保、智能高效的科技生态新城;二是按照生活与工作融合促进的理念,着眼于一个“城”的整体功能和运行需要,精心规划了含优质写字楼、高端主题酒店、知名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图书馆、剧院、体育中心、专家公寓、绿色生态住宅等20多种业态在内的30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构建功能齐全、国际品质、舒适便捷的和谐研发社区。
政策支撑
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中央单位和北京市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首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实行了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税收、股权激励等13项特殊政策,并将北京未来科技城纳入人才特区的建设范围,在提高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间接经费列支比例、进境相关科研设备税收减免、实行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等方面,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针对科技攻关相应的人才配套需要,北京市制定实施了《未来科技城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加快办理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手续,支持央企抓实建强科研团队。
机制建设
结合央企研发团队的组建和科研进展情况,突出“人才+团队+项目”的扶持导向,北京市建立了从平台搭建、项目培育、资金扶持等科技成果转化的跟踪服务体系,筛选和培育重点项目,提供科技资金支持。同时,借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设经验,支持央企探索和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创建“类海外学术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同时,依托在建的“未来科技城成果转化基地”,在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整体范围内,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人才资源,搭建研发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创新平台,形成支撑未来科技城发展的配套环境。
发展愿景
未来科技城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范围内,地处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上。作为北京“两城两带六高四新”创新和产业发展新格局中的“两城”之一,未来科技城将依托在建的“未来科技城成果转化基地”,实现24家中央企业人才基地创新成果就近转化和产业化,逐步把昌平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之一,引领北京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进展
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市政专项规划,同时编制了绿色建筑、智能交通、水资源综合利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等多项专项规划。市政建设方面,69个市政基础设施中已开工52个,完工22个。其中,北区15条道路全部通车,南区7条道路主路具备通车条件;鲁疃西路桥、北区110kV变电站、次高压A燃气调压站、调峰锅炉房、综合管廊热力舱投入使用;供水工程全部完工;南区13条道路、神华四路桥、顺于路桥、再生水厂、热电冷三联供能源中心、滨水森林公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南区3所公立学校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国际医院确定由华润医疗集团投资运营;国际学校正在洽谈投资方。
央企项目方面,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一期项目已入驻运行,科研及办公人员约700人;国家电网全部项目及国电、华能集团、中国电信、武钢集团、鞍钢集团、国家核电、中粮集团一期项目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中国铝业、中国电子项目正在进行结构施工;中国海油、兵器装备、中国建材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