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威海将启动"智慧医疗" 就诊"一卡通" 明年实现

2014-03-05 13:4822750威海新闻网
7DLN4D[F}FJZ[K%$87EK7K8

昨日,记者从山东省威海市卫生局获悉,威海市即将启动“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在全市推广使用居民健康卡,市民持该卡可实行跨区域跨机构就医、保健。根据规划,2015年6月底前,居民健康卡将在全市三甲医院开展试点发行应用工作。

据威海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建立的芯片卡,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集多功能于一身,方便居民在线获取临床卫生服务信息和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居民健康卡推出后,将取代各家医院单独的就诊卡,实现持一张卡便能到所有医院就医的目标。”该负责人说。

日前,市卫生局按照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设覆盖全市的居民健康卡工程。根据规划,自今年3月起,我市将启动威海市“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利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搭建卫生数据资源中心基础数据库,开发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力争在2015年6月底前,在全市三甲医院开展试点发行应用工作。到2016年6月底,居民健康卡将覆盖全部市区和80%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健康档案查询、健康卡信息管理、健康资讯发布和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居民健康自助服务、网上预约挂号等。到2018年底,实现居民健康卡覆盖所有的市区和全部公立医院,基本实现人人持有居民健康卡。

据了解,目前,市卫生局正在加紧申报智慧医疗项目,争取及时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开展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 另外,随着省、市、县等信息平台建设联网,居民持有居民健康卡可在全省医院通用,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新闻调查

“一院一卡”太麻烦 市民盼早统一


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及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为了简化就医流程,不少医院推出了就诊卡、医疗服务卡等电子信息卡,方便市民挂号、缴费、打印化验报告单、取药等。然而,这些卡只能在发卡医院使用,无法与其他医院就诊卡兼容,市民在使用时比较麻烦。

市民 一家三口有6张就诊卡

3月4日下午,在市立医院挂号处,记者遇到了市民于开芝,她刚刚办理了一张就诊卡,准备带感冒的外孙女就诊。

“拿着医院就诊卡看病确实比之前方便,可是每到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一张卡,感觉还是有点麻烦。”于开芝说,她自己就有3家医院的就诊卡。

随后,记者在市区和平路、宝泉路附近随机调查了50名市民,其中15名市民表示,家中只有1张就诊卡,25名市民表示家里存有2张以上的就诊卡。

“前段时间,儿子生病,我带他去金海湾医院时就办了一张就诊卡。事后,儿子的症状始终没有见好,我又带他去市立医院看病,又办了一张这家医院的就诊卡。”市民徐女士说,光儿子用的卡就有两张,再加上她和母亲看病时办的卡,家里光就诊卡就有6张。

“每次看病时,都得从一堆卡里扒拉着找,确实有点费劲。”徐女士说,有时匆忙去医院没带卡,就得再花1块钱办一张,所以家里的卡越攒越多。

医院 就诊卡系统互不兼容

昨日下午,记者从市中医院、市立医院、解放军第四○四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7家医院了解到,其中3家医院仍采用纸质挂号单,另外4家医院都有各自的就诊卡或医疗服务卡。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四○四医院看到,每位前来就医的市民手里都持有一张医疗服务卡。

“市民来医院就诊、取药、打化验报告单时,都得用这张卡。”导医台医护人员说。记者在这家医院的医疗服务卡背面看到,这张卡具有挂号、充值和代缴费的功能,还能存储个人历次就诊信息,患者持卡可以自助查询消费记录、打印检验报告。

据市立医院医护人员介绍,办就诊卡的初衷是节省就医流程,方便全面了解患者信息,能够准确诊断。医院的每张就诊卡上都有一个编号,记录的信息都是患者病历本上填写的信息,比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出生年月等。患者可带这张卡在医院挂号、缴费、就医、检查、打印病历及报告单。

当谈及是否可以在其他医院使用时,记者得到的答复都是:就诊卡只能在办卡医院使用,在别的医院不能用。据了解,目前,不少医院发放的就诊卡都是基于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又是由不同的公司开发,互不兼容,无法通用。

部门 用居民健康卡取代“一院一卡”

“新的居民健康卡,不仅具备医院就诊卡拥有的挂号、打印化验报告单等功能,还具有身份识别、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跨机构就医、数据共享和费用结算四大功能,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市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这意味着,待居民健康卡投入使用后,可在医院内实现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检查结果打印等服务,同时方便医生了解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费用结算,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另外,持卡居民还可通过自助设备或网络浏览个人健康档案,查询个人就诊记录,实现健康智能管理。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建设覆盖全市的居民健康卡工程期间,他们将按照“逐步整合、新建通用”的原则,统筹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逐步用居民健康卡整合各类就诊卡、妇幼保健卡、预防接种卡等现有业务卡功能,实现居民看病就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一卡通用。

■相关链接

居民健康卡与医保卡有何不同

采访时,当记者提及威海市将推行居民健康卡后,不少市民产生疑问:这张居民健康卡与医保卡有何不同?

据介绍,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专用卡,是医疗保险的结算和支付凭证,它提供的是医疗保险的保障。而居民健康卡提供的是病人完整的电子病历,甚至包括血型、既往病史等信息。在未来,如果有人在街头晕倒,只要他身上带着居民健康卡,医生就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健康信息。

同时,居民持医保卡看病时支付的钱来自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参保单位缴费后,医疗保险事业处会每月将个人账户金部分拨付到参保职工个人医保卡上;而居民健康卡内的钱只能来自个人的预存款。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医院智慧药房带来服务新提升
医院药房不只是一个简单发药的地方,更是一个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服务终端,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在很多大医院里,人们常会看到药房前挤满了焦急等待取药的人。而药房内,药师们则犹如机器般取药、发药,无暇应对患者咨询。快速发药、无等待取药是患者和医院共同的期待。而今,济南历下区人民医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智慧药房”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

0评论2015-01-121353

临海启动智慧医疗服务 多个医院病史病历可联网
记者从临海市卫生局获悉,近日,该局和临海市市民卡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的“临海健康卡”在该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发,这意味着临海“智慧医疗”服务在台州率先启动。

0评论2015-01-051813

家门口看病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正式落户乌鲁木齐市
近日,新疆星光星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慧医疗综合服务模式正式落地新疆,居民可以借助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完成在“家门口看病”的远程医疗服务。

0评论2014-12-291223

邢台联通助推“智慧医疗”建设
近日,河北邢台联通与河北省眼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标志着邢台联通在助推“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步伐,为今后在更广阔的领域与更多的集团客户实施战略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成功标杆。此次邢台联通与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合作,共开通固话业务500部、光纤电路7条、4G业务900部。开通了“手机一卡通”可帮助医院实现门禁管理、车辆管理、消费管理、考勤管理、会议签到、电梯控制、图书馆网络对接等诸多功能。据悉,该项目是目前全省第一个千户级规模的4G集团客户。

0评论2014-12-251152

秦皇岛市今天“智慧医疗”试运行
记者12月16日从市智慧医疗办公室了解到,作为“智慧医疗”一期试点单位,市第一医院将在12月18日启动以社保卡、居民健康卡两种卡为介质的就诊模式。春节前,我市还将有十几家重点医院启用智慧医疗系统,市民就医需要携带社保卡,或者办理健康卡。

0评论2014-12-181341

南京打造“智慧医疗” 明年8成以上居民将拥有健康档案
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15年,南京80%以上的居民将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2.8人。同时,还将建成“幸福家庭建设示范街道(镇)”30个、“幸福家庭示范户”1000个。争取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构建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家庭发展示范区。

0评论2014-12-182234

南京市民智慧医疗有补贴 用微信挂号返现4.5元
从本周起,南京市民能够体验到类似“滴滴打车”的返现活动,通过“南京卫生12320网”、“微信”以及“趣医网”APP三种方式挂号,等诊疗活动结束后,将获得返还4.5元现金。如果挂号费不足4.5元,将按照实际挂号费用返还。

0评论2014-12-151293

南京都市圈市民将共享智慧医疗
近日,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城市卫生信息化协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上,南京都市圈卫生信息化协作小组成立,同时确定南京都市圈两省八市将在卫生信息化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如专家预约挂号、医检共享、远程医学会诊、自助智能医疗服务等,推动城市间卫生信息的共享交互。南京都市圈卫生信息化协作小组组长、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说,通过都市圈8个城市间的共同努力,将来南京都市圈市民将可以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切实体验到智慧医疗建设带来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14-12-122373

泰州市加快探索推进“智慧医疗”
一张就诊卡随便在哪家医院都可以用,在基层医院就可以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通过手机或电脑可轻松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家门口的健康小屋即可进行疾病自测……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有望实现。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我市正尝试运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探索推进“智慧医疗”。

0评论2014-12-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