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赵文银:云计算农村信息化唯一选择

2014-02-18 11:3215420赛迪网

Purser & Pasmore认为要精确地定义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何谓知识?如何获取知识?何者是有效的知识?这些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但若无法回答知识是什么,将难以设计能产生更多知识及有效利用知识的组织。

尽管知识的确切定义仍然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极大兴趣的争论话题,但是对于不依靠研究“知识”而获得生存财富的人们来说,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 知识。

人们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论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事实上,意识是一种技术效果,这种技术效果由大脑的组织结构决定,而不是由构成大脑的细胞决定。如同生命也是一种技术效果,生命的呈现形态是由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决定的,而不是其构成的部件决定。当然,对于人这样的高级生物来说,其构成的部件本身也是生命体。

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1)获得知识。知识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大脑,然后通过规则分解成信息碎片,存储到相应的脑细胞里,并且建立信息碎片的连接通道。

(2)记忆知识。每一个存储信息的脑细胞,有上千甚至上万条通道连接其它的脑细胞,这种不确定的连接路线将呈现出不同的逻辑图象。所以确定优先连接的通道是很有意义的。这种强制性的优先选择就是记忆。可见,记忆的形成来自对某“知识”的强化学习。

(3)呈现知识。意识本质上是大脑细胞里存储的信息连接后所呈现的逻辑图象。由于组织连接结构的差异,呈现的知识并不是复制原始获得的信息。这种差异的外在表现就是人们之间的水平差异,也就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专家学者和普通人。而专家学者也因此获得了优越感。

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一切都是符合科学规则的,也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数学逻辑来描述的。造成农村人和城市人知识水平差异的原因如下:

(1)农村信息贫乏,不能给大脑提供提高知识水平的原始信息。

(2)缺少高水平老师的引导,不能正确的创建信息碎片并建立合理的连接通道。

(3)没有消费知识的机会。意识本身也是一个生命系统,需要不断地吸收信息和消费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和优化。

3、为什么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大量投资没有提高农村素质

提高农村素质是指69万个村的素质,是指通过培训,让村民掌握一种可以通过劳动和智慧改变农村生活环境的能力,而不是针对城市用工单位的短期要求,培训农民的劳动技能,有选择的把农村主要劳动力变成城市“农民工”。

尽管政府和社会团体每年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对农民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并没有缩短城乡之间的知识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培训目的有问题,主要训练农民离开农村的技能,而不是推动农村发展的知识;二是提供培训的企业目的有问题,考虑的是如何赚钱,而不是提高农民的素质;三是培训方法有问题,这种方法只能培训很少的农民,而不是针对9亿农民的培训。

企业培训农民的目的是如何通过培训来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农民是否真正学到了需要的知识。当然作为政绩或者面子或者炒作的需要,人们可以认为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培训,已经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弱势的农民来说,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想办法获得真正的学习机会,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把精力放在质疑培训的效果上,而是要想办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4、错位的财富观让农民越来越贫穷

享乐主义的风气使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错位,人们开始思考不付出劳动就能发财的方法。淳朴的农民开始迷恋城市的生活,在利益的诱惑下离开家乡,成为城市的“农民工”。

人群的聚集和分布是以自然资源的分布为基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群的劳动,使人类在整体上可以获得多样性的生存物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聚集的人群就多。但是工业革命以及自由市场经济破坏了这个规律,科技给人们提供了快速聚集个人财富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繁华的城市。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平台,平台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大小。艺人的平台是演艺圈,每年有各种大奖活动或者电视节目;研究经济的人有自己的圈子,比如一些经济论坛或者年度人物大奖;数学爱好者有自己的圈子。而农民的平台是农村,这个平台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并成为名人的地方。

离开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如同一个国际知名演员开始研究数学,其竞争能力必定会越来越小。

一部好的电视剧可以让默默无闻的演员成为名人,这是因为电视台和网络提供了信息传播能力,也就是说,信息的到达率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人们低估农村价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让人们了解69万个农村。

对于单一的农村来说,其拥有的资源价值是有限的,但是当大量的农村连接起来后,其价值就变得非常巨大。如同蚂蚁群体,单个的蚂蚁行为没有价值,但是大量蚂蚁的行为就有价值了。在IT领域出现的“大数据热”现象,就是研究如何从大量数据里找到价值。

5、农村需要符合村情的农民培训模式

只有符合69万个村的村情的培训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治大国如烹小鲜,每一个村的村情不同,如同烹饪小盘的食物,技法和调料各不相同。

(1)针对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切入点。一个人只有当他需要解决问题时,学习的效率才会体现出来。当前政府或者社会团体提供的培训大多数属于政绩工程或者面子工程,并不是为了解决农民实际问题而提供的。

(2)激发农民发家致富的欲望,不断设计需要农民解决的问题,引导农民通过培训快速提高素质,达到致富的目的。小农意识让农民一方面谨慎胆小,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又盲目狂热,渴望过城市人的生活。所以如果能够在政府的指导监管下,利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设计一个合适的科学方法激活农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梦,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民学习的激情。

(3)传递式的点对点或者村里的小规模自我培训是符合农村现状的最佳培训模式。中国目前有69万个行政村,180多万自然村,大多数分布在偏远的区域,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培训计划的,而且培训的成本也是无法承受的。

(4)相信农民的学习能力。社会上普遍的想法是农民素质低,学习能力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由于不了解人脑的构造而主观想象出来的。人脑把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处理后存储在大量的脑细胞里,并形成连接这些信息片段的逻辑通道。人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在于反射出来的图象的逻辑结构,然而逻辑结构的形成并不在于人脑的差异,而是由学习时所提供的学习方法决定的。所以从物理角度讲,农民和专家的学习能力是一样的,差别在于专家本身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农民则需要别人告诉他这个学习方法。

三、易县用云计算推动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启发

云计算的出现为分散的农村整合资源提供了机遇。具有层次结构管理信息的核心技术可以把69万个分散的农村信息资源连接起来,在村、乡镇、区县、地区、省、全国层面上分别形成按照行业类型划分的信息资源库,为“三位一体(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农村发展模式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属于社会学概念,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名词,不同的人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给出的定义也不相同。

赵文银认为,云计算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形式所创建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集合。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