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解读《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刚要》

2014-01-24 14:0842330凤凰网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省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12-2020)》(以下简称《纲要》)。

一、背景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2000年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城市化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将城市化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2009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确定从2010年开展为期三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每年考核一次,三年总评表彰,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措施。2011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50.95%,比2000年提高12.75个百分点。有10个区域中心城市位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前100名,27个县市位居全国百强,94个小城镇跨入全国千强。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由6个特大城市、10个大城市、30个中等城市、62个小城市和1314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总体格局。

但是,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与国内先进地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镇化率仅居全国第14位,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我省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群发展不快,一体化进程缓慢,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小城镇规模小、实力弱。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滞后。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化率达到55.3%,其中青岛市达到66%,而鲁南城镇带城镇化率仅为42.4%,西部城镇化水平差距更为明显。三是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与我省特殊的经济结构有关,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中小企业不发达,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影响城市的集聚能力。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承载能力不强。人均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偏低,为1976元,列全国第12位,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占GDP比重列全国第22位。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数量少、标准低。五是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城镇用地集约度不高,一些城市形成“摊大饼”式空间扩张。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强,“重地上轻地下”问题比较普遍,大城市交通拥堵比较严重,防洪抗灾能力弱。多数城市建设特色不鲜明,文化品位不够高。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数量少、标准低。六是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不到位,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尽管我省去年已经出台了户籍改革的文件,放宽户籍限制,但是附着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由各级财政、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配套政策跟进,由于财政压力而难以落实。资金、土地、行政区划等因素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意义

当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快推进城镇化是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国家相继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背景下,各地推进城镇化的力度明显加大,国内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城镇化发展的差距拉大,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把推进城镇化放在从全局和战略的位置,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转方式、扩内需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我省城镇化发展新局面。

三、总体思路、目标与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也对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培育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着力突破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彰显资源环境和齐鲁文化特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山东特色城镇化道路。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5%),基本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和鲁南城镇带一体化快速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起支撑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纲要》根据不同区域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提出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共五点:一是对城镇密集区,按照“空间集聚、交通引导、组群推进、城乡一体”的原则,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健全城市群协调推进机制,促进城镇集约化、网络化发展。二是对大城市地区,以中心城为核心,依托快速交通走廊和产业园区,建设若干新城区和新市镇,促进郊区城市化,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三是对县城和小城镇,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建设品质,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强化集聚辐射作用,实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四是对各类开发区,发挥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实施产城融合,加快向集经济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宜居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转型。五是对农村地区,采取园区带动、村企共建、强村兼并、多村联建等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联动发展,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合转变。

四、发展布局

《纲要》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布局,一是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五级新型城镇体系,构建“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省域城镇空间格局。二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引领全省、辐射周边地区的城市群,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创业创新的先行区。三是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质量。着力把济南、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其他15个设区城市打造成省域综合性中心城市。四是整体提升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建设品质,打造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载体、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支撑。五是着力突破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把100个示范镇打造成为县域产业成长的新载体、创业发展的新平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使其成为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就近就地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六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建成10000个左右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良好、生态宜居、管理健全的高品质新型农村社区。

五、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了新时期推进城镇化的七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综合引导作用。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区域关系,加快制定省、市、县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城镇化发展目标、方向、空间布局、支撑体系,形成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引导城镇化科学有序发展。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立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各类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积极倡导“数镇一园”和“多社区一园”等发展模式,不断优化提升城乡产业结构,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三是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推进城乡公用设施现代化。统筹推进城乡电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建立完善与城镇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镇现代化服务设施,优化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城乡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新型城乡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镇化,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城区等智慧城市建设。五是实行城乡生态共保,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建立城乡优势互补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分区分类管理,实现城市环境管理与农村生态建设良性互保互促,加快形成宜居宜业的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六是推进城乡民生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七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突出城乡风貌特色。大力推进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增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突出城镇文化特色,打造城镇品牌,提升城镇品位。

六、政策机制

《纲要》从六个方面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机制,激发城镇化发展活力。一是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二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六是拓展投融资渠道。

七、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

《纲要》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推进试点,强化督查考评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组织保障措施。特别提出开展“城镇化提质加速行动”,作为《纲要》实施的具体行动计划。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每年考核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和工作情况纳入各市、县(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总体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推进城镇化竞争激励机制。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山东省将建覆盖17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15年到2017年底,我省将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17个市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形成以省市两级平台为主体,全省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

0评论2014-12-151041

东营:垦利县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
近日,从山东省经信委获悉,垦利县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22个信息消费试点县(市、区)之一,成为全东营市唯一入选的县级单位。

0评论2014-09-281853

山东省科技厅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物联网建设
山东省科技厅围绕山东省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的流通渠道比较单一,物流成本高、水平低,缺乏健全、快捷、可靠的信息服务等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数字化和云计算等多项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变,促进市场化进程。

0评论2014-09-261450

山东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信息惠民等工作
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15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信息惠民等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山东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实施方案》。

0评论2014-09-161645

山东省:信息消费新动向 掘金指尖上的力量
手机应用正在进入越来越多的消费领域,当我们用指尖在屏幕上轻点的时候,汇聚的力量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0评论2014-09-111720

山东省计划两年内形成物联网产业链
山东省日前发布《山东省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16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载体,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0评论2014-05-291528

山东省级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开通运行
今后,在山东省利用假身份进行企业注册登记、名下有车却领取低保等现象将难有生存空间。17日上午,山东省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济南开通,省法院、检察院、人社厅、民政厅、工商局等首批10个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0评论2014-04-241272

关于印发山东省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和单位《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3〕1718号)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7号文件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26号),加快推进我省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特制定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及具体内容分别见附件1、2)。

0评论2014-03-182993

山东省日照市创新发展电子政务
近年来,日照市按照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坚持不懈地推行电子政务工作,创新发展电子政务,努力提升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取得新成效。

0评论2013-12-24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