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就能知道蔬菜大棚温度水分是否合适,点鼠标或者手机就能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刷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它们从田间地头到卖场的全部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物联网的神奇与便利之处就在此:刷一下条形码就能知道蔬菜的“前世今生”。用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的话来说,如果说目前很多农业物联网项目还是”盆景“,仅有示范作用而缺乏推广效果,那么,记者在安徽亳州涡阳县陈大镇禾景农业园区的所见所闻,就见证了“盆景”变成真正的“风景”。
在安徽亳州,当地农业物联网应用正如火如荼,高科技让农业变得智慧,也给传统农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涡阳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素有“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美誉,同时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陈大镇禾景农业示范园则是涡阳县农业物联网试点的“重镇”,113个大棚里种植着各色西瓜、甜瓜和精品蔬菜。与其他大棚不太一样,这里的大棚多了些“行头”:摄像头、“小黑匣子”、电线等。据该园区副总经理兼技术员张长伟介绍,这些设备组成了一套传感系统,由它们来读懂植物的需求,能感应到植物的温湿度、光照、化学等信息。利用移动公司的专线和专用数据SIM卡,可实时监控大棚室内温度、湿度和工人作业等实地情况,并实现自动洒水、调温等田间作业。另外,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也可实现远程控制。
张长伟介绍说,长期以来,蔬菜种植依靠的都是农民的经验积累。但经验也并不牢靠。比如种植西瓜非常讲究浇水的科学控制,使用物联网技术后,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蔬菜的需求,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不需要再用人工巡视的方式,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蔬菜种植。目前,该技术运用处于第一阶段,园区只有少数大棚在试点。不过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终端设备,管理人员根据检测到的实情数据,可通过短信群发、数据转换语音广播等形式,把监控到的大棚数据信息发送到菜农的手机上,这样就可以让菜农知晓,及时进行田间管理。
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呢?“用上高科技,产量提高40%,品种质量提高了,价格还能高一倍。”朱云合是陈大镇杨楼村人,他承包了园区的24个大棚,刨去每亩2000元的租金,他每亩有1~2万元的纯利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浇水、施肥、打药,再也不用凭经验、靠感觉。”朱云合说,如今大棚内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按需供给,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曾被“模糊”处理的问题,农业物联网都能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只需按个开关,听从物联网“指令”,就能种好各种蔬菜。
朱云合说,以前传统种植,种出来的瓜菜很多时候只能靠天收,好不好卖也靠运气。而高科技种出来的好东西就不愁销路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的推广,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承诺,在市场上肯定比普通产品更受欢迎。目前,老朱家里种植的有黄瓜、丝瓜、甜瓜、芹菜、蒜苗等多种常见蔬菜,主要销往阜阳、亳州等地的苏果、华联超市,远的已输送到上海、南京等市场,一年下来能净赚50万元。其中,部分产品借助物联网系统,还用上了“涡阳大棚溯源系统”。顾客在超市购买这些产品时,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涡阳大棚溯源系统”客户端,扫描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户主名称、种植规模、大棚编号以及播种时间、播种人、收获时间、收获人、产量等信息,马上就能显示出来。“今后,这个客户端还将与‘我查查’等软件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届时顾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追踪产品的‘前世今生’。”负责物联网运作的涡阳县气象局局长王辉透露。
据了解,禾景农业园区一期工程于2012年2月份开工,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6600万元,园区涵盖设施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生态观光等。2012年7月,该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涉及土地流转的区域共有杨楼、于楼、王桥和韩寨四个行政村十几个自然村,涉及到农户4000多人。园区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建成设施大棚,每个大棚的投入在十万到二十万元不等,再由当地农民进行承包。园区提供前期设施配置、技术支持等,农户承包经营,不用投资就能实现高效种植。
涡阳县农委主任刘向阳坦言,信息化应用在规模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农业物联网还处于试点摸索阶段,一些技术还不太成熟,但效果已初步凸显。下一步,将按照“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典型示范”的模式,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自去年以来,涡阳县已投入375万元专项资金,建成蔬菜、小麦“四情”监测等多个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成为亳州市首家农业物联网建成运行县,并填补了全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空白。
农业物联网成功与否,移动网络扮演着重要角色。涡阳移动在得知陈大物联网建设信息后,迅速开展协调工作,制定物联网信息化实施方案,最终与县农委、县气象局达成了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为保证农业示范园物联网信息传输,我们仅用7天就铺设了3公里的专用光缆。”安徽移动涡阳县公司总经理邓士田说,移动公司为农业园区引入2条百兆互联网专线,并提供多媒体箱、综合机柜、光纤收发器、交换机等设施设备。“利用移动专线和专用数据SIM卡,可时时监控大棚室内温度、湿度和工人作业等实地情况,并实现自动洒水、调温等田间作业。”邓士田表示,专线数据时时传递、终端备份留存,使得蔬菜种植从育苗、成长到成熟的各阶段信息和视频资料得到保留。根据这些生长数据,可实现产品质量溯源,为食品“从农场到餐桌”提供了绿色安全通道。邓士田还解释说,面向大田粮食种植,由于其地域广大,有线光纤网络的敷设成本较高,更需要无线网络的支撑方式,这也对移动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打造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示范区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了解,目前北京正在重点将八个生态农业物联网园区打造成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示范区,农业物联网的示范推广也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大步迈进。
0评论2015-01-121498
农业物联网助力淮安智慧农业发展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在办公室或家里,轻轻点击鼠标或是滑动一下智能手机,就能掌握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数据,还能自动给蔬菜浇水、让大棚通风……在农业物联网时代,这一切已梦想成真。
0评论2014-12-2220924
青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
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必然趋势。物联网在高效设施栽培、畜禽养殖、大田作物精细栽培、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极其广泛的前景。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牧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为动、植物生活、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养,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0评论2014-12-1221016
农业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 让百姓喝上放心茶
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茶叶也随之时尚起来。在阿里巴巴推出“聚土地”一期、二期后,“聚土地”第三期覆盖面更广,视野更宽,更是将目光投向了茶业行业,石台县“聚茶山”项目便应运而生。
0评论2014-11-211083
灯塔盆地将打造农业物联网体系
农户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并控制水阀、温度、光照……这一让人感觉“高大上”的技术,有望在我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下称灯塔盆地)率先实现应用。
0评论2014-11-1920916
农业物联网技技术支撑宁夏农业农村信息化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面对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宁夏在创新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领域的信息服务提升工作。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运用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最新技术,在完善提升自治区三农呼叫调度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宁夏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宁夏特色农业发展中高效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示范应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
0评论2014-11-1020935
泉州获6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推荐名额
2014年福建继续在食用菌、蔬菜、茶果、畜禽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中认定若干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每个设区市推荐数量不超过6个,已获得省农业厅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的单位不能重复申报。
0评论2014-10-271383
天津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 不出屋门能种菜
敲敲键盘即可实时查看大棚里的温度、土壤湿度,点点鼠标就能给蔬菜水果浇水施肥……作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实验区之一,本市已建成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有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天津农业生产开始实现智能化。
0评论2014-10-2320967
北京建设八大生态农业物联网园
瓜果蔬菜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怎样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实行按需供给?与互联网的一日千里、千变万化相比,农业显得安静祥和、不紧不慢。然而,这种局面将被农业物联网打破。
0评论2014-09-2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