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3-12-04 10:5940500工信部网站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增强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实施期为2013-2025年。

一、战略意义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防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业装备中,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其所构成的测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装备核心,直接影响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发达工业国家都把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产业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方向发展,技术和产品专一,独占细分市场,服务面向世界。

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进口各类仪器仪表产品362亿美元,国内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但产业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关键共性技术缺乏,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致使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未来5-15年,是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制造体系和配套供应体系,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和观念,推动从硬件加软件的“生产型制造”向应用服务加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产业形态变革,实现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

二、产业发展的原则、总体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推动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二)总体思路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统筹规划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注重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衔接;整合现有资源,突出重点,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按照产业链和创新链进行整体部署,着力提升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现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微小型化、数字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提升产品价值链;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形成龙头企业与“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标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标准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采用国产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形态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基本满足重点产业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三)目标

1. 总体目标(2013-2025年)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形态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涉及国防和重点产业安全、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现自主制造和自主可控,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2. 近期目标(2013-2015年)

以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系统推进;解决行业主干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问题;完成一批高精度仪表和新型传感器的自主设计、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环保和食品安全、文物保护和传承等领域需求;建立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主要行动

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化应用四大工程。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应用,大幅提升主干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开发急需的高端产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前沿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通过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年度行动计划、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指南和实施方案等形式发布。

(一)技术创新工程

鼓励和支持测量、控制、智能化等前沿、共性技术研究,新一代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研发及应用验证,开展标准、检测、可靠性等行业支撑技术工作,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 重点支持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新型敏感材料、器件及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传感器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系统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系统集成技术等。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物联网提速 国标委发布传感器信号接口标准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4年第27号公告,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研制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 信号接口》等三项国标已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

0评论2014-12-252770

钱江开发区打造千亿"中国传感谷"
“打开手机红外传感器软件,在水管上扫一扫,便可以检测出哪里漏水了。”杭州钱江开发区,杭州麦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乐克电子”)会议室,董事长吕晶向记者介绍红外感应传感器的各项应用。

0评论2014-07-242163

微软开发新传感器让你能隔空操作手机
微软研究员最近宣布,自己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电场传感器,允许用户在没有触碰的情况下操控手机。这种技术尚未命名,不过微软已经给它下了诸多定义:低成本、 透明、3D、交互等等。通过这种先进技术,当用户的手悬浮在手机屏幕上时,就可以感应出来。而这将比三星Galaxy系列手机所使用的“悬浮窗”功能更先进,也更人性化。

0评论2014-07-041337

芝加哥要为整个城市戴上传感器
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无处不在,从手环到智能家居,如今传感器又被应用在了路灯上面,别再简单的认为路灯只能照明,现在它又具备了一项新的功能——监测收集城市数据。

0评论2014-06-241369

能够监测眼内压的眼部传感器
眼镜内部的液压,一般被称为眼内压(IOP),是诊断患有青光眼的重要指标。目前能够测量眼内压的两种方法,都需要检查者亲自到医院以及经专业的眼科医生操作。以下准备介绍的是,由华盛顿大学(简称:UW)工程师设计的眼部内置传感器。这款传感器能够永久性植入患者的眼内,进行持续的检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0评论2014-06-201317

美军开发“皮肤生物传感器”监测军人健康状况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3日报道,事实表明,人体血液中流动的健康指标有很多在汗液中也存在。美国军方的这个项目旨在开发出能对军人汗液中的流动物质进行跟踪的皮肤“生物传感器”,以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提升他们的表现。研究人员说,这种高技术装置看上去和摸上去都像胶布绷带,可以用来收集心率、呼吸频率等实时测量数据。

0评论2014-06-092044

人体中植入神经传感器将实现超能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凯西-哈金森(Cathy Hutchinson)曾患脑干中风,导致身体瘫痪无法说话,但是12年之后,一个大脑植入器使她恢复语言能力,并使用大脑意识移动机械手臂,能够拿起瓶子喝水。未来的人类大脑会是怎样的呢?

0评论2014-06-051343

三星启动可穿戴设备的模块化传感器平台
三星公司发布了“聆听身体的声音”计划,并启动了一种名叫“SIMBAND”的可穿戴健康传感器的模块化参考平台,它有望开启健身产品的新时代。您可以在上图中看到的产品原型,它内置了多个传感器,包括一个可见光传感器,这个光传感器可以探测皮肤光吸收的变化,并且算出你的脉搏还有其他数据。

0评论2014-06-031370

adidas发布智能足球 用数据显示球队实力
临近 2014 巴西世界杯,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 adidas 正式发布了名为miCoach Smart Ball的智能足球。

0评论2014-05-281413

新型传感器“智能尘埃” 或可随时随地监控一切
据媒体报道,物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将传感器放在任何东西上,然后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发回数据库。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随时随地监控一切信息,并构建更加智能且更具互动性的系统。但如果把传感器散布到空气中,就可以监控一切信息,这项技术名叫“智能尘埃”。

0评论2014-05-27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