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南京出台国内首部综合性“城市治理条例”

2013-10-10 10:4630580南方日报
“管”城:从“一家管”走向大家管

“人们来到这个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这个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35岁的张保军用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名言,向记者解释面前这份《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实施初衷。

这是全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城市治理条例。“条例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很多人在意的是这个条例名称的提法——不是大家习惯的‘城市管理’,而是与之一字之差的‘城市治理’。”在张保军眼里,焦点不在于名称,而是他们将自己的城市管理理念、执法原则等通过严肃的立法方式、以86条明文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推而行之。

无论是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的一字之变,还是通过立法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治理条例”,更或在该条例框架下构建具有决策权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近两三年来诸多探索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现实压力与动力?南京的城市治理究竟希望通过何种方式走向何方?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立法源动力

负面舆情频发促城管改革


张保军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南京市城市管理局,一直从事政策法规研究工作,见证并全程参与近几年来南京市城市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任何一个城市的城管工作绝不是与小摊小贩打交道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城市日常运转的方方面面,工作涉及一大堆相关部门,每天要面对的利益相关方千姿百态。”张保军告诉记者,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但“城市管理”时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城管”。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宣传教育处处长於强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近几年来,南京城管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恶性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时常碰到这样那样棘手的问题。

譬如,城市管理部门制定出各种法规、办法,在具体执行中却遭遇被执法者的抵触,“执法者觉得我这是为你好,但被执法者却不领情”。再譬如,只要城管执法过程中出现“矛盾”,社会公众及媒体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被执法者就是“弱势群体”,而执法部门的“柔性执法”、“文明执法”要么是“假象”,要么是“作秀”。

频频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与城市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负面舆情,着实让於强海、张保军他们深刻意识到,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南京市城管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者既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去国外简单模仿所谓的“成功经验”,而必须结合基本国情、南京市况,找到一条适合南京自身的城管之路。

如今已在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局长之位打拼了三年多的许卫宁,也一直在摸索南京城管究竟该如何“突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许卫宁自我介绍说,他是2010年南京市进行大部制改革时从南京市白下区区长的位置调到目前这个岗位的。走马上任后,他深感城管工作之艰难: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运动式、突发式的执法方式备受民众及舆论诟病,而作为探索方向的“大城管”在实际操作中更是磕磕绊绊。

“站在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最大的难题是,在城管体制确立时,中央没有一个部委来管,而是作为地方事务推进,因此各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方法五花八门。尽管很多城市也探讨或者试验过‘大城管’的模式,但从实际情况看,做得顺畅的城市并不多。”

令许卫宁倍感为难的是,“‘大城管’并不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相反,还让管理者多出一个婆婆、多出一只干预的手。虽然遇到问题会有多个部门参与,但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何去何从?焦灼的许卫宁想到了自己调任该局时,身为法学博士的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给自己提出的一个要求——要针对南京的城市管理制定一部完善的法律。“起初我没有答应季市长的提议,是因为城市管理条例究竟怎么搞,我自己心里没底。”

“难点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找准难点的难点所在。”感到迷茫的许卫宁经常鼓励他和他的团队,“我们要找的不是治标之法,而应该深入调研,力争找到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南京锁金村创智慧社区平台:居民在家可享服务
孩子独自上学路上安全吗?老人一个人在家放心吗?路灯坏了能及时报修吗?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首个公众日活动上了解到,街道在江苏首创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将整个街道所有“人、地、事、物、组织”都纳入监控范围,确保居民走到哪个角落都是安全的。居民坐在家里,还能通过平台,享受贴心便利的服务。

0评论2014-12-291217

南京打造智慧平安交通运输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履行管理职能,维护客运市场秩序,抓好汽车维修管理服务。197名执法人员驻守机场、高铁南站、小行地铁站、安德门地铁站等18个重点区域,忠于职守、文明执法,保障了青奥会、中秋、国庆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大运量客流安全有序,展示了城市文明形象。强化汽修驾培市场监管,全市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执行汽车维修配件登记制度,确保配件采购的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和具有可追溯性。

0评论2014-12-241933

南京打造“智慧医疗” 明年8成以上居民将拥有健康档案
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15年,南京80%以上的居民将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2.8人。同时,还将建成“幸福家庭建设示范街道(镇)”30个、“幸福家庭示范户”1000个。争取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构建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的家庭发展示范区。

0评论2014-12-182234

南京市民智慧医疗有补贴 用微信挂号返现4.5元
从本周起,南京市民能够体验到类似“滴滴打车”的返现活动,通过“南京卫生12320网”、“微信”以及“趣医网”APP三种方式挂号,等诊疗活动结束后,将获得返还4.5元现金。如果挂号费不足4.5元,将按照实际挂号费用返还。

0评论2014-12-151293

南京都市圈市民将共享智慧医疗
近日,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城市卫生信息化协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上,南京都市圈卫生信息化协作小组成立,同时确定南京都市圈两省八市将在卫生信息化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如专家预约挂号、医检共享、远程医学会诊、自助智能医疗服务等,推动城市间卫生信息的共享交互。南京都市圈卫生信息化协作小组组长、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说,通过都市圈8个城市间的共同努力,将来南京都市圈市民将可以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切实体验到智慧医疗建设带来的健康生活。

0评论2014-12-122373

南京市民卡将嵌“信用大数据”
昨日南京举行全市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并出台《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据悉,今后南京的市民卡中将嵌入信用功能,记录市民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见义勇为、慈善等信息,并在公共服务领域给予优惠优先,而对于失信的单位或个人将建立黑名单、黄名单制度,使其“处处受限、处处受制”。

0评论2014-12-0418646

南京明确将于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智慧城市
日前,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改委拟定的《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南京将在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届时,我市将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城乡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00Mbps,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0评论2014-11-171627

推进信息消费 “试点城市”南京迈大步
去年,随着南京被国家工信部选为首批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我市出台“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围绕信息消费的一系列推进举措,正在深刻地影响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影响每一家企业的发展。作为试点城市的南京,推进信息消费方面还要迈大步,做更多的事。

0评论2014-11-131699

南京15家三甲医院数据联网 实现医学检验报告“跨院打印”
市民陈女士(化名)三个月前,在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检测。三个月后,她到家附近的解放军454医院,想复查一下血糖,但是没有携带之前的化验单。在内分泌科医生的帮助下,她通过自助终端打印了之前的检查结果,于是医生根据她指标的变化,为她调整了用药量。记者了解到,南京的15家三甲医院,已实现检验报告的跨院查询和打印。

0评论2014-11-1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