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和美国的神经信息学研究人员携手,首次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
做到这一点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配置由人造神经元组成的网络,让其能执行特定的任务。瑞士科学家现在已经成功地攻克了这一难关,他们研发出一种神经形态系统,能够实时执行复杂的感觉运动任务,并借用这一系统,演示了一个需要短期记忆以及前因后果的决策任务,这一任务对于认知测试不可或缺。
在演示过程中,他们将这种人造神经元合并成能执行神经处理模块的网络,这些处理模块与所谓的“有限状态机”一样,能够将行为用公式表示出来,因此能采用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将其转移到神经形态硬件内。“有限状态机”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描述逻辑过程或者计算机程序。因迪韦里说:“这种网络连接模式与哺乳动物大脑内发现的结构非常类似。”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演示如何构造出这种实时的硬件神经处理系统。因迪韦里总结道:“我们采用新方法研制出的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构造出不同类型的行为模式。新研究对研发出新的脑启发技术至关重要。”例如,科学家们可以借用这一技术,将芯片同传感神经形态元件(例如人造耳蜗或视网膜)结合在一起,制造出复杂的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
由于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实时处理输入的信息并作出回应,有关专家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望走向实用化,从而允许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在不受人类远程遥控的情况下实现自动作业。
这项技术的采用还将有望在未来让计算机能够在有部件损坏的情况下继续运作,就像人类的大脑那样,每天损失数以百万计的脑细胞,但是其整体的思维能力却仍然继续正常运转。
杭州现智慧餐厅:餐具植入RFID芯片 饭不好吃可以给差评
与其他餐厅需要收银员结账不同的是,这是一家不需要人工结算的餐厅。负责该企业智慧餐厅项目经理周月海说,秘密都藏在碗底。与普通餐具不同的是,在这家食堂的每一个餐具底部,都植入了一种RFID射频芯片。“依靠这块芯片,员工的餐盘进入自动结算台后,将进行自动结算。”周月海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结算速度可以达到2秒1单,比起人工结算的效率快多了。”
0评论2014-10-271780
安徽省出台规划加速芯片“本土化”
记者7月27日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产业规模、重点领域应用、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明确了集成电路产业未来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17年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2020年力争在此基础上翻一番,显示面板、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芯片本土化率达20%左右,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0评论2014-07-292204
华为入股英国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XMOS
在美国市场受挫之后,中国华为科技,开始加强在欧洲等市场的业务扩展。日前华为传出捷报,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华为已经联合几个伙伴,向英国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XMOS投资了2600万美元。
0评论2014-07-221370
崇州试水智慧农业 猪娃脚套芯片疫病可控更放心
“通过物联网技术,买主用手机就能看到猪的成长视频,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质量追溯体系能对买主负责到底。”6月13日,崇州市黎坝村“西蜀巧妹”生态养殖场负责人简轶告诉记者,猪场采用智能化管理,受到消费者欢迎,虽然距离出栏还有一段时间,但猪场已有30多头猪被认养了。
0评论2014-06-1721132
布局车联网 巨头心思各不同
本月初,科技巨头都在车联网领域频频出招:5月7日,英特尔投资宣布投资日本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开发企业;5月5日,诺基亚宣布启动价值1亿美元的车联网基金;而国内科技企业也不甘落后,5月5日,腾讯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汽车产品路宝App+路宝盒子,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国内网企巨头与车联网终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0评论2014-05-131246
种子里植入“芯片”可通过视频看生长全过程
一粒蔬菜种子,从诞生开始就做上了标记,此后育苗、松土、除草、浇水、采摘……直到进入到市民的菜篮子里,整个过程被完全记录下来,市民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全程。在国家商务部最新的验收中,青岛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排在了全国首位。“追溯体系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未来市民通过手机将可以看到蔬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一家物联网技术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道。
0评论2013-12-1020887
中国移动展示首颗物联网专用芯片
昨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主办的“2013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4G时代的产业创新、融合与共赢。
0评论2013-12-041324
无线医疗芯片传输标准制定工作启动
一块指甲大的芯片直接吞进肚子里,通过物联网技术,体内器官最微小的疾病都可以查得一清二楚;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口袋里放一块芯片,医院就能实时跟踪定位,老人溜达到哪儿,有没有摔跤,是不是突发疾病了,尽在掌握中,而且位置偏差仅半米左右——南京“321”人才郦亮正在牵头制定中国的医学信号无线传输标准,标准一旦获批,这些先进的“智慧医疗”设备有望走进千家万户。
0评论2013-10-1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