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疾病治好的关键在于自己”,2013年3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健康物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俞梦孙教授在“健康物联网工程与医疗器械论坛”上所做的《人类健康工程与健康物联网》报告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传染性慢病NCD (现代文明病)的肆虐已成为当前人类生活的主要矛盾。所以,人类健康工程当前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慢病问题。“我们应该用健康医学模式对待非传染性慢病,用健康物联网的方式应对井喷式的慢病发病态势。”他强调,“健康物联网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个产业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
对个体健康进行网络化管理
“健康物联网”最开始被称作“健康物联”。顾名思义,就是用“物联”的方式实现对人的健康的维护。
具体来说,“健康物联网”是在现代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与医学信息技术结合基础上即将出现的一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现有的在医院内进行的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模式完全不同: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其关注点是疾病,目的是治病,叫疾病医学;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其关注点是人的健康,其目的是健康,其服务形式是面向家庭或特殊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健康状态为主体,其结果是增进健康,消除病痛。
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根本上是对人体认识能力上的欠缺,是希望用“科学来替代人类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俞梦孙院士慷慨陈词,“现在应该回归到人的整体,从人体功能态的调节入手去进行疾病的研究。”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人自身的潜能调节疾病发生,正是健康物联网概念产生及发展的根本理念。俞梦孙院士认为,健康物联网是对全生命周期的个体健康的一种社会化的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对待人类健康的态度和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维持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不仅仅限于工程技术,而是一个人文和科学技术相融合的开放的综合体。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宋瑜研究员表示,“健康物联网”的核心指导思想始终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要把提高或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身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本身”。“互联网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联网则是解决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领域”。
宋瑜提及,健康物联网是由各类数据采集感知终端、近远距网络传输系统、健康云平台、健康数据存储处理计算中心、健康智能专家系统、医疗专家、被照料对象和家庭成员、服务模式和管理人员、社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的政务服务系统等的结合,“它本身就是一个人文、科技相融合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让人体序参量发挥作用
俞梦孙院士认为,人具有强大的、多层次的自组织能力,即在充足负熵流输入的前提下,系统有自发地走向“目的点”或“目的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人体强大的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通过序参量),而自组织系统动态内稳机制的存在(通过序参量),是人体健康地适应环境的基础,是自组织系统自发地走向“目的环”的体现。
宋瑜对此的认识是,人体的“自组织系统”与健康物联网系统的交互和信息传递、处理,将通过对人的健康指标的多维度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序参量的再认识,可在生命健康的时空结构变换之中,全景展现出人体全生命周期、动态的人的状态,把我们所认识的疾病从死的“病”扩展到了动的“态”,从“孤立”变成了相互“关联”,把我们传统医学的分析方法从“定性”变为了“定量”,变成了现代科学技术意义上的大数据处理。
增强人体自身机能康复能力
俞梦孙院士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对高原医学研究中发现:人在高原时,氧气变少导致人的微循环受堵,红细胞因应激反应而被从骨髓中调出了,以应对身体的缺氧状态。但由于身体的功能没有及时跟上,环境氧与自身调节系统能力不相匹配,导致了慢性高原病的发生。
俞院士解释说,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相当于持续发生的应激原(Stressor),而包括病理性重构在内的整体失调状态,则是机体过度应激反应的后果。我们初步体会到,人的微循环功能就是人的自组织系统的序参量。当生理性应激反应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时,会造成身心失调,加之每个人都存在的遗传缺陷,导致疾病出现。他说,“慢病正是人体应激反应的后果。”
所以,生病后不应该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治疗以健康肌体运行模式为出发点,切断及转化应激原,调理整体失调状态为主。人体中有很强大的自组织修复能力,不要轻易抑制和减弱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而应更加积极采用各种措施来增强机体的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这应该是健康的医学模式。
俞梦孙院士提出了健康医学的SIR模式,即以身心健康状态的检测(S)、辨识(I)、调理(R)为主要内容,重建自组织功能后,祛除慢性病或现代文明病是机体与生俱来就有的功能。
以人为中心的SIR模式是实施健康医学模式的具体形态,其内容不仅指科技,也包括与人文的结合。在具体实施时不排除能直接袪除病灶而又不损害整体的办法,但主要的努力应放在通过序参量的调整、自组织功能的重建上。
宋瑜认为,现代文明病“是人体整体失调状态的局部体现”,应对之策是“以切断或转化应激原、调理整体失调状态为主的健康医学模式”。
SIR模式与物联网联姻
在俞梦孙看来,“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物联网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健康医学模式(SIR)所强调的是序参量的调理和增强,因此,具有相对广谱性(共性),这是便于物联网的条件,”他说。SIR模式下的个性化,是在普遍共性化基础上的个性化,是共性化的补充,SIR模式这一特点保证了物联网在调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健康医学模式及其研究方向是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功能态辨识和调控,SIR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不对人的身心构成新一轮的损伤。宋瑜认为,这样的转向和新模式便于物联网,便于工程化,便于面向基层、面向个人,可以在大大节省医疗费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础上形成新的健康产业,超过万亿级的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生态链将逐渐形成。
“健康物联”作为一个创新概念,将物联网及其应用与民生最为紧密的医疗卫生及健康产业进行融合,期待产生出一个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形态。宋瑜提出,先实现“四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即知识产权化、标准化、工程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实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打造合作共建、共赢的“健康物联网生态联盟”的组织体系;在实施步骤上先试点、再示范、再推广的发展计划;在业务发展模式上围绕俞院士报告提出的SIR模式展开试点示范,力争在政府的支持下尽快做出该工程项目的模式样板。他说,“最终将会产生出一个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形态,即‘健康物联网工程’和‘健康物联网经济’。”
政策东风:“十三五”大力扶持健康物联网
近期利好智慧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10月18日透露,“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近期,浙江省与上海市先后出台的相关政策都鼓励和支持发展健康物联网。
0评论2014-10-232609
《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正式发布
在全球新产业革命变革的背景下,本市加快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全面启动健康物联网建设,契合民生需求,聚焦健康服务、养老照护、食品和药械管理等领域,引领健康物联网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带动培育健康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研发、示范、推广、应用。
0评论2014-10-201931
上海将重点打造健康物联网产业
记者日前获悉,上海将重点打造健康物联网产业,相关工作计划将于近期发布。此举顺应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能满足市民对健康、养老、康复等服务的旺盛需求;同时也极有希望培育出一系列新的服务和制造业态。
0评论2014-05-081705
健康物联网未来10年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执行理事长陈奕泉日前表示,虽然还没有出现明确可行的商业模式,但物联网产业越贴近最终用户价值越大,离客户越远商业价值越小。他认为,未来10年,非常贴近消费者生活的健康物联网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0评论2014-04-041476
需求推动行业增长 健康物联网或成下一个金矿
医疗和物联网嫁接,会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来源,可穿戴设备能赚钱,各种增值服务可以收费,商机和成长性很大。但也必须清楚,物联网只是工具和纽带,提高用户健康认知和就医服务是关键。创业者要想清楚如何给客户提供一个闭环服务,真正解决了健康问题,客户才会埋单。
0评论2013-08-1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