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找准定位特色发展

2012-03-30 17:1419780中国智慧城市网


“物联网热”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已成气候,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空间格局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4大集聚区域。


自从无锡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传感中心以来,长三角地区随即成为拥有先发优势的物联网产业桥头堡,上海、浙江、江苏纷纷发力,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凭借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实力和高端制造能力,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吸引全国物联网龙头企业聚集。


以京津为中心,山东、辽宁等为外围的环渤海地区,依托人才和市场优势,迅速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


珠三角地区则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迅速布局物联网产业。目前,广东共认定了5个物联网基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相继制定出台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规划,汕头、茂名、云浮等市结合本地特点正在研究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泛珠三角的福建也启动了“129工程”(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热闹相比,广大中西部地区也不甘落后。湖北实施“15185”战略,即1个产业化集聚区、500户企业群、1个应用示范城市、8个重点应用领域、5个基础支撑平台。陕西通过在西安、咸阳建设物联网核心产业聚集区,以宝鸡、汉中为物联网基础产业支撑区,其他地区为物联网多元产业辐射极,打造“一核两翼多元”的产业布局。重庆则在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8大领域建设了一批重点示范应用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4大产业集聚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合纵连横”将不断上演。但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势领域;而其他二、三线城市,将更多聚焦于物联网应用层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区域的发展必须统筹规划,要加强区域、省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宏观衔接,科学编制物联网产业规划,设立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并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物联网热”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已成气候,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空间格局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4大集聚区域。


自从无锡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传感中心以来,长三角地区随即成为拥有先发优势的物联网产业桥头堡,上海、浙江、江苏纷纷发力,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凭借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实力和高端制造能力,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吸引全国物联网龙头企业聚集。


以京津为中心,山东、辽宁等为外围的环渤海地区,依托人才和市场优势,迅速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


珠三角地区则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迅速布局物联网产业。目前,广东共认定了5个物联网基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相继制定出台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规划,汕头、茂名、云浮等市结合本地特点正在研究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泛珠三角的福建也启动了“129工程”(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热闹相比,广大中西部地区也不甘落后。湖北实施“15185”战略,即1个产业化集聚区、500户企业群、1个应用示范城市、8个重点应用领域、5个基础支撑平台。陕西通过在西安、咸阳建设物联网核心产业聚集区,以宝鸡、汉中为物联网基础产业支撑区,其他地区为物联网多元产业辐射极,打造“一核两翼多元”的产业布局。重庆则在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8大领域建设了一批重点示范应用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4大产业集聚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合纵连横”将不断上演。但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势领域;而其他二、三线城市,将更多聚焦于物联网应用层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区域的发展必须统筹规划,要加强区域、省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宏观衔接,科学编制物联网产业规划,设立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并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物联网热”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产业发展已成气候,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在空间格局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4大集聚区域。


自从无锡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传感中心以来,长三角地区随即成为拥有先发优势的物联网产业桥头堡,上海、浙江、江苏纷纷发力,从技术和应用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凭借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实力和高端制造能力,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吸引全国物联网龙头企业聚集。


以京津为中心,山东、辽宁等为外围的环渤海地区,依托人才和市场优势,迅速成为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


珠三角地区则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迅速布局物联网产业。目前,广东共认定了5个物联网基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相继制定出台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规划,汕头、茂名、云浮等市结合本地特点正在研究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泛珠三角的福建也启动了“129工程”(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热闹相比,广大中西部地区也不甘落后。湖北实施“15185”战略,即1个产业化集聚区、500户企业群、1个应用示范城市、8个重点应用领域、5个基础支撑平台。陕西通过在西安、咸阳建设物联网核心产业聚集区,以宝鸡、汉中为物联网基础产业支撑区,其他地区为物联网多元产业辐射极,打造“一核两翼多元”的产业布局。重庆则在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8大领域建设了一批重点示范应用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4大产业集聚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合纵连横”将不断上演。但总体来看,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将分别在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等几个层面确定各自的优势领域;而其他二、三线城市,将更多聚焦于物联网应用层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区域的发展必须统筹规划,要加强区域、省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宏观衔接,科学编制物联网产业规划,设立准入标准,协调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并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