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广州开发区以产促城探索新型城镇化

2014-12-26 13:1121700南方网
陈永品认为,广州开发区引领新型城镇化有五大优势,包括:产业支撑较强、规划科学完善、城乡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优美、创新活力充裕。“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有产业基础,否则很容易变成房地产造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给广州开发区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这里有人、有产、有生态,要按照以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坚持‘产城一体’的规划理念,促进生产区与生活区相融合,促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开发区有条件在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引领者。”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萝岗和黄埔并区,给未来新型城镇化探索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广州开发区城市化四阶段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年是广州开发区成立30周年。30年,对于广州东部的这片土地来说,无疑是一次城市化的洗礼。

第一阶段:综合产业区

以西区为代表,自1984年至1994年,初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当时开发区产业形态以工业为主,同时有少量的服务业,包括商贸业、房地产业。

1985年,广州开发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公路夏港大道(现开发大道)开工建设。时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缪恩禄曾经在一个参考资料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修路应当至少二十年不落后。为了“二十年不落后”这个理念,夏港大道设计的路面宽度是60米。是当时全广州最宽的道路,建好后号称“广州第一路”。

当年,港商来到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的开发区,看到这条气派的马路,知道这里将来有“大名堂”,于是投资接踵而至。但这条“广州第一路”也曾引来“浪费土地,增大建设成本”的批评,不过,后来这些都已成为笑谈。

广州开发区从诞生之初城市化理念就很超前,夏港大道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第二阶段:现代工业园

以东区、永和区为代表,时间大致为1994年至2004年。主要是西区的延伸,开发建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摆项目,发展制造业。

自1984年底奠基以来,广州开发区发展迅速,土地紧张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用地紧缺问题,开发区提出了“换地”建议。1992年5月19日,国务院特区办等部委批复同意广州开发区在不增加面积的前提下调换部分土地,把广深铁路以南、笔岗村以东、广深公路以北、沧头村以西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入开发区,东区由此而来。

东区实现了当年筹办、当年开发、当年引进项目、当年有项目投产,以超常速度拉开了建设大幕。如今,依托东区设立的东区街道常住人口超过10万,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近1500亿元。

第三阶段:现代科技园

以广州科学城为代表,从2002年到2012年,广州开发区借鉴国际经验,完全按照科技园的建设模式打造科学城。

1998年12月28日,广州科学城奠基。这片崭新的园区不再像当年开发西区那样把所有的小山推平,而是最大程度保留自然地貌。一座座小山丘环抱着孵化器、科研企业总部,正是这样的环境让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系研究室主任张必良教授决定辞去教职回国创业。张必良说:“我感觉这个地方真好,那么多山,很安静,到处都是绿色。”

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基础上,整合周边农村地区,设立萝岗区,管辖面积393.22平方公里。开发区从早期单一经济功能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从工业区变成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新城区。

第四阶段:生态新城

2010年,广东与新加坡合作的战略性标志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广州市萝岗区九龙大道奠基。

未来的广州开发区将变成什么样?从知识城能看到一些端倪:全长40余公里的共同管沟纵贯知识城,知识城将看不到电线、沙井盖,路面也不再被“开膛破肚”;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萝岗区将在知识城建设“街坊中心”,居民出门一公里之内就可能在“街坊中心”吃饭、购物、看病、打球……

广州开发区30年发展历程,清晰地烙印着城镇化探索的脚步。昔日广州的“西伯利亚”,今天不仅是工业强区、高新产业发展集聚区,也是宜居宜业、生态和谐、城乡一体的山水新城区。
« 上一页 2/2 下一页 »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