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城变”

2014-07-28 09:0821910国际在线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提起苏州,恐怕最让人想到的就是这句谚语,坐落在碧波荡漾的金鸡湖湖畔的苏州的工业园区,既有“人间天堂”的富庶、秀美,然而其纵横交错,高楼林立的格局,也尽显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2013年初,苏州工业园区高分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座2500岁的古城,正在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城变”。

信息化助力园区“智慧城市”建设

从199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已走过20个年头,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工业园区已由一个未经过任何开发的城市,成为一个用占苏州市5.3%人口, 3.4%的土地,却创造了15%经济总量的国家级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找准定位,严格按照20年前的规划进行建设,在园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四纬、三库、九枢、三通”的新思路,即按照政府、社会、公众、企业四个维度,以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包括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商贸、医疗、人才等领域的九大枢纽,并通过建设政务通、企业通、居民通“三通”应用门户将九大枢纽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互通起来,有效地为政府、社会、公众、企业服务。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电子政务协同高效、社会资源畅达易用、公众服务整合创新、企业应用广泛深入,将园区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城区。

融入“狮城“智慧的创新与学习

园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式迈入“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三重智慧增长的新局面。融入“狮城”新加坡智慧基因的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创新与学“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园区学习新加坡经验,不是完全照抄照搬,而是结合自身实际,自主有选择地进行;也不是星星点点的借鉴,而是全面系统地从思想到经验的成套借鉴;不是一时的、机械的借鉴,而是长期的、灵活的借鉴。园区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首家中外合作办学试点、首条空陆联程航线、首个商务旅游示范区等,都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落地、自主创新的成果。而这些已经本土化的园区经验和管理模式,正在江苏乃至中国其他地方得到推广与应用。“园区经验”由此享誉全国。  

园区20年的发展历程,是解放思想、不断突破的过程。一个没有机场、没有海港的地区,缘何能在短短十数年间,建起一个令世界刮目的工业园区?这一切,是苏州人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禁锢,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园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给苏州改革开放的历史增添了生动的素材。

未来园区将持续深化中新合作,继续深化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内涵,拓展在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等领域合作。坚持“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推动中新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园区信息化建设成果

谁都知道智慧城市会给生活带来便利,但苏州工业园区的居民可以实实在在的享受了。

早上出门前,可以在线实时看到公交车运行情况,“绿波速度”,让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每天上下班行驶在金鸡湖大道上,避开了高架隧道的拥堵不说,还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园区的地理信息库可以精准到在全区28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建筑9000多万平方米,385万棵树、公园22座、雕塑577座、垃圾桶2100个。城市光网覆盖260个小区楼盘,20万户家庭,出口带宽达40G;移动网络覆盖密度苏州市领先,建成基站500多个;无线园区免费WIFE热点区域600多个,AP 4000多个,覆盖密度全国领先。

此外,园区内已建成全国首个保税区综合服务平台、中国最早最大的IP融合通信试验网、中国首个云服务孵化器、华东地区最大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江苏省首个“地理坐标综合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并在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数字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食品安全、智能社区、智慧家庭等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绩。同时也培育出了如国家级云服务平台“风云网络”、亚洲唯一获国际最高T4等级设计认证的数据中心“国科数据中心”等一批信息化推进服务平台。

规划即法 20年没动

20年前,当园区花费3000多万元编制总体规划时,所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太昂贵了 ,20年后,所有人都会说:值得。城市问题都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关。现在中国雾霾、交通拥堵这种城市病,是与我们前期发展观念不是很科学,没有整体考虑有关的。比如拥堵,不只是道路、车辆数量等问题,其实交通拥堵问题有时候可以追溯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上来。一流的规划事半功倍。

然而,许多地方规划时一回事,建设又是一回事,建成的东西与规划相对照,已经面目全非,而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即法”。园区开发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所有规划项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重点区域和重要景观项目规划设计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在规划中率先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先进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园区规划注重实施,坚持以规划引导建设、以城市设计指导地块开发,强调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者超出规划范围的要求,严格执行“违规申请”相关程序。目前,园区开发现状与20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

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整体推进开发,所有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一站式审批,纳入有形市场招投标,所有建筑工地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了滚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开发建设的高强度与高水准。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城变”
2013年初,苏州工业园区高分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座2500岁的古城,正在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城变”。

0评论2014-10-201827

苏州工业园: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由虚务实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与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老牌开发区,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有效支持了园区的产业升级和软环境打造。尤其是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引进,通过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池化,以及终端虚拟化,形成了一整套“电子政务外网私有云平台”解决方案,提供资源以及对外基础设备服务平台,为园区从分散到集中化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应用平台,形成了其独特的建设模式。记者就云平台的相关问题,采访了苏州园区管委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获得了园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的详

0评论2014-09-101983

“云之旅”探秘苏州园区“云企业”
8月22日下午,由苏州工业园区宣传(精神文明)办公室、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工业园区云计算产业联盟协会联合组织了行业协会、网络媒体、网民等代表,开展了一次“新奇特”的“云之旅”——探访苏州工业园区云计算亮点企业:园区信息化展示中心、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网络实验室和盈联智能零售体验中心。

0评论2014-08-252057

借鉴创新二十载 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和新加坡双方的合作下诞生。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已由一个未经过任何开发的城市,成为一个用占苏州市5.3%人口, 3.4%的土地,却创造了15%经济总量的国家级开发区,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的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江苏省第一位。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0评论2014-07-252176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云计算产业发展新政
园区政府出资培育“云彩”项目,社会资本出力提供“云彩”服务。6月27日,伴随着联想之星、36氪等十家创业孵化器授牌入驻,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发布扶持云计算产业的新政策,云计算创新创业项目有望在园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更专业化的服务。

0评论2014-07-042268

苏州工业园发布2013年信息化白皮书
昨天,《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据介绍,园区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全民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更要积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积累和创造经验。

0评论2014-06-172324

苏州开放首家零售大数据中心 洞悉顾客购物倾向
近日,国内首家智能零售大数据体验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正式开放,只要连上商场wifi并在商场定位范围内,顾客信息数据就会被采集分析。这项技术可以记录顾客在哪个区域停留时间最久,对什么产品感兴趣,甚至可以知道购物倾向和能力。

0评论2014-05-2719246

神州信息助力苏州工业园智能海关建设
智慧城市被誉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城市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具有“新引擎”的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年末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就“力挺”智慧城市,并明确指出“要把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也同时强调了“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目前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服务、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 疗、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0评论2014-04-112782

苏州工业园区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
3月7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会议在现代大厦召开。会议总结了园区2013年度信息化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实时交换和资源共享,推进人口、法人两库建设,园区管委会与工商、公安等首批6家单位达成两库共建协议并签署任务书。

0评论2014-03-103326